《中国教育报》报道哈工大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中国教育报》报道哈工大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哈工大报讯(三门)420日,《中国教育报》以《哈工大充分发挥八百壮士的余热》为题,报道了哈工大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充分发挥老同志作用,为学校科学发展献计献策的情况。

 

 

附:

哈工大充分发挥八百壮士的余热

上世纪50年代,哈尔滨工业大学坚持人才兴校,吸引和会聚了立志为共和国工业化献身的大批青年才俊,培养出800多位平均年龄在27.5岁的年轻教师,进而形成了享誉全国的第一代八百壮士。如今,当年的八百壮士已经不在教学、科研工作的第一线,但是他们的精神却影响深远,他们对学校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是哈工大发展道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哈工大党委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作用,专门组织离退休干部党员参加科学发展观学习辅导报告。邀请资深专家参加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引进工作等方面的座谈会,听取老同志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老同志们围绕学校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与人事制度改革、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等内容献计献策,并表示要为学校的发展建设继续发挥余热。

  一位离休老同志说:作为哈工大的一员,我十分关注学校现在的发展和其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和地位,学校也应该调动一切积极力量谋求更大的发展。哈工大的特点就是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做国家需要做的事。老同志们建议,哈工大仍然要保持并发扬这种特色,站在国家的层面去思考问题、规划未来,同时注重学校软环境的建设,为培育一流人才创造条件。一位老同志就人才培养工作指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搞短期行为。学校要对人才培养有一个整体的规划,要跟国家的需求形势相结合,树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设定科学的培养目标,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培育出一流的创新型人才。老同志饱含真情的话语中,流露出对学校的挚爱和关心。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哈工大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提出以凝聚新的八百壮士,培育一流创新人才为学习实践活动载体。一所大学需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实现科学发展。要实现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的问题。有名师才有名校,拥有世界一流的教师,才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可以说,是一代又一代八百壮士奠定了哈工大今天的地位。哈工大确定将凝聚新的八百壮士,培育一流创新人才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载体,就是将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和培养学生全面成长作为当前学校发展中的核心任务。

  历史证明,哈工大能有今天的发展,是一代又一代哈工大教职员工共同努力积淀的结果。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问题,听取老同志意见,发挥老同志作用,是哈工大审视过去、研究现在、规划未来的一项具体举措。

  许多老同志建议,要解决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就需要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审视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谋划师资队伍建设远景,制订高层次人才培养选拔引进的措施。以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分析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就需要从全局的高度进行思考,为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既要发挥特色学科的核心竞争力优势,形成以才聚才,以才引才的良好循环,又要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条件,培育宽松包容、团结和睦的科研氛围,让人才出得来、用得上、引得进、留得住,使学者之间能相处久远,合作无间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从一句句中肯的建议中,师生们体会到资深专家和老同志是一个政治素质高、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丰富的群体。哈工大全校师生为曾经拥有的八百壮士而骄傲,对凝聚一代新的八百壮士充满信心。曹云峰

 

文章来源:哈工大(威海)今日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