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礼立院士来威海校区作讲座






第二期“土木之光”论坛会召开

谢礼立院士来威海校区作讲座

 

 

        677点整,我校船舶工程学院举办第二期“土木之光”论坛。本次论坛邀请到了国际地震工程学会副主席、我国工程院院士谢礼立院士作讲座。

谢院士结合“汶川特大地震”所造成的危害以及引发的思考,针对“汶川地震的回顾、汶川地震对土木工程的挑战、汶川地震对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冲击、应当从中吸取那些教训采取哪些应对措施”等四个方面作了学术性的座谈,并在互动环节为同学们解答疑问,精彩的论述赢得了阵阵掌声。

首先,谢院士从科技的角度带领大家回顾了汶川地震的情形。结合多组图片,详细地讲解了该次地震的成因,以及其两大特征:(一)属于逆冲性强震。(二)属于发生在内陆板块的大地震。另外,地震还造成了大量的泥石流、滑坡、堰塞湖等地质灾害,房屋大量倒塌,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时隔一年,回想起那个被鲜血染成黑色的五月,仍令人毛骨悚然。对此谢院士指出:汶川地震是典型的工程危害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是土木工程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谢院士在讲话中指出:地震灾害的实质并不是地震灾害,而是“土木工程灾害(这一说法是有些院士首先在世界提出的,并被许多国家认可),是完全由土木工程机构造成的。”地震发生时,房屋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土木工程师未掌握地震破坏的规律而不能在建设过程中对地震给予有效的应对而造成的。如果地震来临时,房屋坚不可摧,那么可以说地震并不是一场自然灾害。因此真正减轻地震灾害的艰巨任务应该由土木工程师来承担。没有人能够阻止地震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来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也是汶川大地震带给土木工程的挑战。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发生的10余起有记载的地震,人员伤亡都很惨重。国家总理亲临现场指挥抗震救灾不止一次地发生在我国历史上,举国一致的抗震救灾举措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许,但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在前防震工作的弊端。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防震减灾体系,拥有最强大的地震管理体系,可在大地震面前却显得无能为力。谢院士说:“总理亲临抗灾现场说明了灾难的严重性,证明了我们在前防震工作做得不到位。我们不能把地震预报作为防震的手段,我们要把防震减灾工作做在前头。”可见汶川地震给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最后谢院士指出,汶川大地震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教训:不恰当的将不成熟的预报技术作为防震救灾的主要手段,不能将最有力的“土木工程措施”作为地震发生之前的有效应对手段。对此,谢院士对在场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同学们提出希望,勉励大家努力钻研,要做到曲突徙薪,谨记土木工程的重要作用,真正为老百姓服务,并为“土木之光”论坛题词,祝“土木之光”论坛越办越好。

在互动环节,在场同学积极踊跃发言提问,谢院士结合自身经历和感触,针对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长达两个半小时的讲座掌声不断。论坛会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纷纷上前向院士请教。(校报学生记者高玉苗/文      学生记者 林与川/摄)

 

 











文章来源:哈工大(威海)今日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