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哈工大(威海)报创刊10周年之际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写在哈工大(威海)报创刊10周年之际

 

 10年,3650个日子,弹指一挥间。哈工大(威海)报相对于那些具有百年历史的校报来说,也许有些微不足道。但对于曾为这张报纸精心耕耘付出心血的编辑、记者、校领导和成百上千名为它投稿、支持它发展的学生记者、教职工通讯员来说,它走过的10年历程可谓平凡中的不平凡,可圈可点。

 

 校党委一直非常重视这张报纸的建设,十年风风雨雨铸造了这样的传奇:1999525,一张黑白印刷的报纸在哈工大威海分校诞生。从此全校教职工有了吐露思想、抒发感怀的载体。从最初的没有专职人员从事编务工作到成立相对独立的校报编辑部;从黑白印刷到20091月实现单面彩印;出版周期从月报缩短为半月报。200111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报成为中国高校校报会员单位。2002年正式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报,同年8月,由月报改为半月报。200310月,校报电子版开通。2005年,哈工大(威海)报成为山东省校报理事会理事单位。2002年至200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报获中国高校校报、山东省高校校报学术年会好论文、好新闻、好版面、好图片奖共计60余件。尤其是2009年,这张报纸由黑白印刷变成了彩色衣妆,从内容到形式变得更清新、更加赏心悦目。在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哈工大(威海)于2009522成功地承办了山东省高校校报研究会七届五次理事会暨2009年学术年会。70余家校报同行汇聚哈工大(威海),交流办报经验和心得,畅游哈工大(威海)校园,为宣传哈工大(威海),促进哈工大(威海)报上水平、上台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张报纸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努力作党和人民的喉舌。体现在办报上,全体办报人始终牢记政治家办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时刻与校党委保持一致。可以说,在学校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校报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导向作用。讴歌正气,宏扬主旋律一直是哈工大(威海)校报办报的宗旨。当学校发展面临困惑和波折时,它鼓舞士气,凝心聚力;当学校发展需要上层次上水平时,它及时引导,科学发展;在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和发展进程中,校报积极反映广大师生的心声,大力宣传民主办学,大力宣传大学生自主创新和素质教育,切实做到了“三贴近”,从而挖掘了大量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作为一所工科大学,教学和科研是学校的两大支柱,充分展现一线教师的风采,大力宣传科研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是校报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校报紧紧围绕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等中心工作,策划了一批专栏专版,采写和编发了大量反映身处教学、科研一线的教职工风采的稿件,在广大师生中引起了较好的反响。

 

 校报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所大学的精神内涵。“规格严格,功夫到家”,这是哈工大的校训,也是全体哈工大人努力遵守的做人做事准则。在编辑和采访的过程中,全体报人,呕心沥血,精益求精。校报也是很好的育人平台。要做事先做人。校报编辑部的老师们以身作则,用爱心和行动起到了很好的榜样和示范作用。至今我们培养的学生记者、通讯员还记着当初编辑部老师的谆谆教导,与校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虽然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有的甚至身处大洋彼岸,但对母校的眷恋,对校报的热爱从来不曾减退过。每当他们在工作中取得了成绩,都会打来电话告诉编辑部的老师。他们在工作中的体会和感受,也用笔写下来投给我们,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校报培养出的学生记者、通讯员在社会的大舞台上也都是好样的,他们没有辜负校报对他们的培养。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走过十年的历程,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待自己,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校报的发展,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有些磨难是必须要历经的,而所有的成绩都不可拷贝。我们不能沾沾自喜,固步自封。我们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与全省、全国的同行交流不够多,视野不够开阔;办报经验有待积累,改革创新的勇气不够大……今后我们将首先加强与各高校校报同行的联系和交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的胸怀、气度应该更宽广些,目标和眼光应该更远大些。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参与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发起的高校校报质量评估活动。办报质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路正漫长,每一位编辑、记者包括学生记者、通讯员都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在追求卓越,创造辉煌的同时也在不断丰富和成就自己,从而为创建和谐校园,建设与哈工大相适应的世界一流大学校区贡献力量。


 

 

                        ·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文章来源:哈工大(威海)今日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