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世界那么大 我想去看看

 

数学系大四生赵秉欣还清晰地记得一年前那个让他“笑醒了”的梦。“我梦到GRE考了323分,托福92分!”那时他刚准备出国,梦想与现实似乎隔着万水千山。

一年后,赵秉欣最终的成绩是GRE322分,托福99分,收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迈阿密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统计学专业的offer。一年里,他变得更加独立、自信、理性,他为自己制定了从硕士、博士到工作的“十年美国”计划,十年后,他要回国继续奋斗,目标是成为统计学领域的“领军人物。”

与他一样踏上留学之路的2011级数学系学生一共有9人,超过全系学生总数的20%。在他们身后,一群园丁的默默付出成就了这些年轻的梦想。“一切源于对学生的爱。”数学系主任伊晓东说。

学生申请出国,漂亮的成绩单和科研竞赛成果是两大重头戏,而这背后是“教授上讲台”的传统和“舍得在学生身上花时间”的坚持。

“稳扎稳打、夯实基础是数学系的一贯作风,教授、副教授都承担着本科生课程,优势资源优先向基础课倾斜。”伊晓东说。成功拿到QS世界排名第二的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统计学offer的刘畅对此感触颇深。“本来我很没有信心,但准备申请时我仔细分析了帝国理工的培养方案,与我们系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我们的基础课教师都特别棒,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在这里求学本身就是我的优势。我想这也打动了主审官。”

课堂之外,参与科技立项、参加数学建模和数学竞赛也让学生快速成长起来。“做课题时,我会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英文文献,用英文撰写论文,定期做学术报告,”数学系副主任吴开宁说,“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很快。”

数学系辅导员杨薇经常四处“推销”她的学生,“只要有项目合适的老师,我就会想方设法把我的学生‘塞进去’锻炼,好在老师们都特别好说话。”说“塞进去”再合适不过,杨薇心里清楚,老师们带的学生已经大大超过了正常工作量,“好说话”背后是他们成倍的付出和辛苦。“学生成长的渴望比什么都重要,只要学生进来了,我们肯定认认真真地带好。”数学系最年轻的博导李文学说。

杨薇的工作QQ上,日志更新速度很快,《美国留学申请热门专业》、《GPA换算方法》、《托福10天暴力复习攻略》……此外还有已经毕业的学生谈出国经验体会以及给学弟学妹寄语。“给出国组的学生加油打气。”杨薇说。大三开始,她就按学生的意向把他们分成“就业组”、“考研组”、“出国组”。组员们互相鼓励支持,交流各种信息和经验。“出国组”最后稳定在9个人,9人全部申请成功,每人手中都不止一个offer

“我们出国组的同学经常会结伴自习、练口语,互相批改作文、分享考经。”赵秉欣说。他们还会定期聚到导员办公室里,与海外的学长视频交流。“学长们都对留学生活特别满意,鼓励我们一定要出来看看,每次交流完,都像打了兴奋剂。”

“年轻人的梦想,我们一定要成全。”伊晓东说,“只要学生需要,我们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

2013级学生林安怡即将完成一场“一个人的考试”。他即将在这个小学期赴海外做交换生,但时间上与一门专业课考试相冲突,系里研究决定单独为林安怡出一套试卷,让他提前完成考试。两套不同的卷子,公平地体现学习效果,这并不是一件易事。任课教师出了试卷后,系里又谨慎审核,“学生的事无小事,为了学生,永远不怕麻烦”。伊晓东说。“为学生不怕麻烦”的传统由来已久,校区最初的交换生项目中并没有明确的学分置换规定,学生回国后重修学分会延迟毕业。系里经反复论证,多次与教务处沟通,制定了系内的学分置换原则,让学生轻装上阵。

院系层面之外,每一位教师都把学生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学生们出国需要推荐信时,老教授们第一时间提供支持。数学系的国际学术交流很频繁,老师们会“制造机会”为有留学意向的学生“牵线搭桥”。前不久魏俊杰教授与一位美国同行交流时,偶然得知对方负责国际研究生事务,于是力邀其来做讲座,并表示“如果系里经费不足,我可以自掏腰包。”正在美国留学的刘旭钧回忆,当年准备出国时,魏俊杰教授帮他联系了三所不同的学校,“特别感动,有这样的老师是我的幸运。”

老一辈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也感染着年轻教师。大三学生刘爽有出国深造意向,他所中意的导师正在北京参加学术会议,李文学得知后拿出自己的科研经费,让刘爽随同两名研究生学长一同赴京参会,条件是“必须找机会跟你心仪的导师面对面交流30分钟。”

“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这是数学系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理学院副书记李华军说。“老师有激情,学生才能勇于追梦。”

 “世界很大,人生很长,我们希望学生走得更高更远,有开阔的视野、健全的人格、宽广的胸怀。”理学院书记胡永河说。“学生的发展才是学校真正的发展,学生的成功才是学校真正的成功。”

如今,学生们在兴奋而忐忑地期待着踏上旅程。被斯蒂文斯理工学院录取的叶名颂梦想着站在纽约街头感受繁荣,刘畅憧憬着在英格兰为她最心爱的球队呐喊助威,被墨尔本大学录取的岳琳想去悉尼歌剧院看场表演。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学业和未来要在异国努力铺展。

学生的梦,在校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可以放手逐梦的年纪里,他们即将打包行囊,怀揣梦想,飞赴异国他乡。从此海阔天空,放手去闯。

                                                                                  ·记者谭璇月·

 

文章来源:哈工大(威海)今日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