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育英才——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卫卫教授

王卫卫教授,1958年出生,中共党员。1978考入太原重型机械学院锻压工艺与设备专业,毕业后留校在压力加工系任教,1996年被评为教授,1999年来威海校区工作,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创始人之一。曾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被评为机械电子工业部优秀科技青年和山西省跨世纪优秀教师,获得过团中央、中国科协和国家科委联合颁发的全国百名青年科技标兵称号。2009年入选校区首届“我爱我师——我心中的好老师”,2017年获评“立德树人”先进个人。



阳春三月,柳绿花红。记者来到校区第一栋教学楼——安学楼,在309室一张朴素的木桌前,材料学院王卫卫教授同往常一样正在认真备课,不时接待着推门而入的年轻教师和青年学生。

王卫卫老师虽然已近退休年龄,但这个学期仍然承担着一门重要的本科课程,同时担任教学督导专家。头发灰白的他依然身板笔挺,潇洒儒雅。在校区工作近20年,他始终以教授身份稳站讲台,立德树人的初心没有改变,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道路上始终奋力前行。

教授风范  精益求精真功夫

来校区之前,王老师一直在山西工作,但他对哈工大一点都不陌生。1987年他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哈工大非常希望他能调入工作。后来他培养的几名硕士研究生选择到哈工大读博士,他与哈工大相关专业教师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当1999年威海校区扩大本科招生规模、急需专业教师时,王卫卫来到威海,很快就被委以重任。他先后担任材料工程系首任系主任、材料学院首任院长。他和同事们一起,将原先机械系下属的材料教研室建设发展成为目前拥有四个本科专业、两个硕士点、两个山东省重点学科和一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的大学院。

王老师初到威海时,校区在校学生不到2000人,教职工不足200人,标志性建筑——主楼还在设计当中,校大门尚未竣工,材料工程专业第一个本科班级刚刚升入大三。作为骨干教师,王卫卫教过材料专业大部分课程。“没办法,那时本科生数量增长很快,老师引进跟不上需要,我们只能多承担一些。”

王老师严谨生动的讲课风格和成熟潇洒的举止风度使他深受学生爱戴,在早期的学生心中王老师就是他们的“偶像”。实验员贾彬彬是材料专业99级本科生,毕业留校后做过王老师的秘书,又在王老师的指导下拿到博士学位。至今他仍记得第一次见到王老师的情景:“他身材笔挺,穿一身得体的黑西装,拿着话筒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声音浑厚,语言精练,手势、神态与内容的配合浑然一体,从内而外透露出一种自信——那种对业务有着炉火纯青的修炼而形成的一种游刃有余的自信,再加上英俊的相貌、儒雅的风度,我们一致认为,这就是成功男人的典范!”如今,已是高级工程师的贾彬彬正距离自己想成为的那个“典范”越来越近。

王老师现在主讲的课程《材料成形设备》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最后一门课程,是在学完基础课之后,与工艺和模具设计相衔接的一门必修课。“正常来说,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学生应该学懂弄通了前期课程,进行过一定的实践实习。但实际上,对于学过的课程,有些学生当时可能就没学会,或者当时学会了但一两年后也不一定都记得,而且,因为培养方案的调整,有些前期内容被砍掉了,学生根本就没有学过,这就给这门课的教授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这门课的知识,把专业课程这个“圆”画圆满,王老师经常在讲课时为学生“补课”。

同时,他也要求学生在学习时绝不能糊弄。成形设备课程的考核包括平时表现、实验和卷面成绩三部分,平时表现可不像一般课程那样上课点名答到那么简单,而是真刀真枪做练习。“题目一般比较难,只有认真听讲才能做得出来;而且时间紧张,不会有学生有时间再做第二份。”这种方式杜绝了“替考”,也很好地保证了授课效果。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摆在桌上的《材料成形设备》课本上赫然写着“王卫卫主编”,这本教材自1994年开始编写出版,被列入“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现已成为大多数国内高校材料成形专业的必选教材,甚至有些高校将它作为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参考教材。

虽然已多次讲过这门课,但每次上课前,王老师都要拿出至少6个小时备课。“材料成形设备这门课要给学生介绍当前主流的和最新的成形装备,因此必须时常更新内容。要找最新资料,要想好怎么串起主要内容,还要提前想到哪些知识点需要给学生补充。”


规格严格  真材实料锻大器

“真材实料,锻焊大器”是材料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王老师一直坚守的育人本色。他说,为师要有真材,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教学要有实料,就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哈工大的学生是“国之重器”,唯有规格严格,千锤百炼,方能功夫到家,成为大器。

王老师对讲好工科专业课有自己一套成熟的经验:“首先要对课程体系有个系统认识。有些课程是整个专业体系的一个环节,与其他并行课程的联系相对比较松散,因此注重的是其自身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及其在专业培养中的衔接作用。而专业后期的一些课程一般涉及面比较宽,就需要老师对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有深刻认识,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与其他课程知识相关的问题时教师要能回答出来。其次平时要多关注行业发展、技术进步和生产状态的变化,不仅要把最新的设备告诉学生,还要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告诉学生这样变化的原因。”

而对行业的关注与了解,则源于王老师多年来持续从事科学研究。近年来,他先后承担和参与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预研、省市发展计划项目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由他负责完成设计计算的新一代空间模拟试验舱一次抽真空合格,已经应用到我国航天器发射前的地面检测和试验中;主持开发的超硬铝合金半固态锻造成形技术已经在我国某型水中兵器关键制件生产中应用,并获得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颁发的科学技术二等奖;参与研制开发的我国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热冲压生产线已经投入实际生产应用。他将这些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教学,使每一次课堂教学都紧跟技术前沿,每一个设备部件都讲得生动鲜活。



实践实习是工科教学的重要环节,“重基础,强实践”一直是哈工大人才培养的特色。“2000年97级学生到长春实习,这也是威海分校材料专业本科学生的第一次实习。为保证实习效果并为后续的实习奠定基础,首次实习由我和一名老教师带队前往,第二年由我和另外一名老教师带队,第三年由我和一名年轻老师带队。这样通过连续几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实习要求与规范,同时也为后续青年教师带实习做出了榜样。”王老师的带队实习包括天天带学生下车间并进行现场讲授,往往一天下来嗓子都讲哑了,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

长春一汽改为合资公司后,接待实习的开放程度逐步降低,为保证学生实习质量,王卫卫又和同事们一起为学生开拓了洛阳一拖、景德镇景航、东风汽车等新的实习基地,以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我们上学时生产实习有5周时间,而现在的实习只有两周,除掉安全教育、总结考试,真正进到车间的不到10天;而且现在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多数工厂为了安全考虑,学生进了车间只能在安全线外参观,重要的设备、关键的部件以及很多设备工作的细节根本看不到。”为弥补这种缺憾,王老师就在网上找了很多视频,上课时放给学生看,给学生讲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办法。

身正示范 春风化雨细无声

学高为师,身正示范。多年来,王老师一直坚持在教书中育人,在实践中育人,在每一次指导和讨论中育人。他认为课堂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阵地。专业教师开展思政教育一是要求老师有心,二要善于传达。用不着刻意去讲,只要摆出事实,道理水到渠成。

 “1961年江南造船厂国内建造的12000吨水压机在相当长的时间是中国最大的锻造装备,直到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的装备制造才获得长足发展。现在,我们拥有36000吨垂直挤压机、18000吨锻造压力机、80000吨模锻压力机等世界最大的成形装备,具备了自主制造大型核电装置、高端汽车零部件、大飞机关键部件的能力,对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支撑作用越来愈明显。在课堂上把这些一说,自然就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坚定了同学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2013年王卫卫作为优秀教师代表在本科生毕业典礼上致辞,他用“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勉励同学们要作对祖国和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10级赵晨对王老师深夜改报告的事记忆犹新。“无论多晚发去的资料,第二天打开邮箱总能发现王老师凌晨发来的修改意见。”与王老师接触的每一个细节,都让学生深受教育与感动。

12级研究生崔斌读书的时候经常需要找王老师签字、汇报,除了出差、上课,王老师基本都在办公室。“早上绝对比我到A楼的时间早,晚上绝对是一身运动装束在办公室,10点A楼关门后才回家。我们都养成了不用电话联系、不用短信确认、不用提前预约的习惯,根本不用担心他不在办公室。”投入的工作,做一个“靠谱”的工程师,现在东风日产做质量管理的崔斌一直这样要求自己。

“王老师总会引导我们主动思考。他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们有什么想法?’每次开组会,我们汇报完毕,他都会很清晰地列出几条,逐条进行分析讨论,然后问‘我说明白了没有’,而不是‘你听明白了没有’。”从大四到研二,09级学生邸贺曾经跟随王老师学习3年。他在采访中表示:“都说跟王老师做毕业设计比较辛苦,但是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学到比别人更多的知识,养成更好的做人做事的习惯,真的是会影响一生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作为一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王卫卫在努力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学校、院系和教研室的教学活动,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与方法无私地传授给大家。2010年后,材料学院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集中引进几名青年教师。他积极主动地承担起指导青年教师的工作,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课件到科研方向、研究内容等方面尽可能给青年教师以帮助,使青年教师尽快走上并站稳讲台。作为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应用型)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他还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积极带领和引导相关教师了解和掌握当前学科和专业的发展方向与趋势,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在担任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工作中,他对每位青年教师都努力做到认真负责,充分肯定优点,明确指出不足并给出具体的改进意见,为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做出了贡献。

在听过王老师讲课的年轻老师林艳丽、初冠南眼中,王老师的课堂教学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峰”。“王老师对生产实践了解很多,他结合实例讲清楚哪种设备适合什么工艺、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为什么要有加固机构,这些来自实践的丰富经验使知识变得易于接受,是我们年轻人需要学习的。”

 

爱好体育的王老师课下经常是一身运动装束,他的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打得都够专业水准,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姿,潇洒自如,让围观的人也能感受到他的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王老师曾经担任学校教代会提案工作委员会主任,积极鼓励和支持广大代表撰写提案,认真督促落实每一份提案,为推进学校的民主管理、反映广大教职工的心声做出了贡献。

学院党委书记赵常信虽然调入材料学院时间不长,但对于王卫卫老师仰慕已久:作为材料学院的创始人和首任院长,王老师带领材料人凝炼出了“真材实料,锻焊大器”的人才培养理念,他以自身对职业的敬重、对教学的严谨、对学生的仁爱影响和带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奠定了材料学院奋发向上的优良院风和教书育人的文化底蕴。(记者张玉芹)

 

 

文章来源:哈工大(威海)今日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