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来自星星的孩子”铺设回家的路

 

最近体育教学部迎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来自四方益智园的三位自闭症儿童牵着家长的手来找贾连堃、潘健两位老师,使劲地把一面锦旗往他们手里送。家长们说,“我们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心里的感激,这面锦旗请一定收下,你们为孩子做了这么多事,为我们家庭分了这么多忧,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其实看到孩子们一点点进步,就是最好的回报了,其他都不需要。这些家庭都很不容易,我们不忍心再给他们增加一点点的负担。”送走家长们后,两位老师说起了体育教学部和自闭症孩子之间的缘分。

 2012年开始,体育部老师们就组成志愿服务团队,利用专业知识投身于各类残障康复服务工作。贾连堃和潘健发挥自身所长,每周到四方益智园、彩虹桥特教2所自闭症学校,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和运动康复,通过运动项目和趣味游戏刺激孩子的思维、反应和对外界的感知等能力。

回想起最初做康复训练的经历,两位老师不约而同说了一个字:难。自闭症儿童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很难沟通和交流。贾连堃和潘健一到学校,孩子们都躲得远远的。“我们要满操场去‘抓’孩子,一手牵一个,再想拉第三个孩子的时候,手里的孩子又跑掉了。”那时候,别说让孩子跟着训练,就是想数清楚有多少个孩子都很困难。

 可是不管怎样,训练都要坚持下去,其中诀窍又是一个字:磨。每个自闭儿童的反应都不一样,有笑的、有哭的、有叫的,也有怎样招呼都毫无反应的。“这得拿出耐心来,一个一个拉着手说话,一点一点尝试着沟通。”贾连堃说。即使是“星星的孩子”,也能在反复的呼唤中看到回家的灯光,慢慢地,孩子们开始向他们走近,对他们的话做出反应,跟着口令做相应的动作。两位老师在课程设计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根据每个孩子的自身情况,他们“量身定做”了不同的康复训练计划,课后为孩子们留“专属家庭作业”,叮嘱家长按计划监督孩子训练。

如今到了每周做康复的时候,两位老师一走进学校,早早等在那里的孩子们就主动围上来,有胆子大的还抱着老师的大腿不松手。四方益智园学校的丛校长曾感慨道,“我们哈工大的老师是踏踏实实做事的,不是逢年过节来走走看看,而是几年如一日,每周都来,风雨无阻。能跟这些孩子建立起很深的信任,背后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用几年如一日的付出,铺一条回家的长路。在他们的不懈坚持下,先后有200余名自闭症孩子能和老师、家长进行交流了,更让人惊喜的是,还有20多个孩子基本恢复正常,能背上书包走进普通的学校和幼儿园了。“每次看到有孩子走上正常的生活轨道,我们都觉得特别欣慰。”两位老师说,这条路虽然艰难,但是孩子们的信任,家长们和自闭症学校老师们的支持,都让人觉得温暖。

“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帮助,以心换心,这也是志愿服务的意义,”体育教学部主任佟艳华老师说,她告诉记者,对自闭儿童的康复训练是体育教学部志愿服务的一部分,目前志愿服务队在威海市一共设有8个残障康复训练基地,老师们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有效的推动了威海市残障康复服务工作。由于表现出色,训练基地今年还获得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

“关爱、平等、尊重”,体育教学部也希望能把这种志愿服务理念与高校文化有机结合,培养师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合作精神。他们组织全校师生为社区残疾人阅览室捐赠图书3000余册,先后组织智障人群参加了大学“特奥”融合活动、自闭症儿童大学校园融合活动、自闭症儿童趣味运动融合活动、自闭症儿童“美丽校园行”徒步走活动等。

“孩子们来到大学校园都很高兴,又笑又跳,临走的时候都抱着大学生哥哥姐姐们,很舍不得,”佟艳华说,“我想这种经历,对这些特殊的孩子们固然珍贵,对校区学生的精神成长,也是重要的一课。我们希望哈工大的学子们也能把这种志愿服务的传统一直传扬下去,把爱心送给更多需要的人。”




·记者 谭璇月·



文章来源:哈工大(威海)今日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