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正式开启 新生讲述新的故事

99日星期一,刚刚结束军训的大一新生走进课堂,正式开启了大学的学习生活。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们带着不同的背景和经历,在这大学的新征程中,讲述和创造着属于他们的新故事。

 

新生新收获,迈向海洋强国梦、喜获新生奖学金



在今年的开学典礼上,来自宁夏银川的邢浩楠与其它六位新生一起,获得了学校颁发的优秀新生奖学金。当颁奖时宣布“奖学金一万元”时,引来台下新生一片赞叹。

校区新生奖学金从去年开始设立,根据各省参加高考考生数量和教育发展水平,对平行志愿第一位置(非平行志愿第一志愿)报考哈工大(威海),德、智、体全面发展、高考成绩优异的理工类考生进行奖励,优秀新生奖学金共设立五档。去年的录取中尚没有新生达到标准,随着校区录取分数不断提高,今年招生在去年全国各省平均推进1000名的基础上,再次大幅向前推进800名,共有七位新生分别获得第四档和第五档奖学金,而邢浩楠就是第四档奖学金的获得者,今年以全省排名第601名的成绩考入哈工大(威海)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邢浩楠自小生活在农村,父母都在农田劳作。暑假接到招生办打来的询问省排名的电话时,他正跟着父母下地干活儿,努力挣学费。得知自己获得哈工大(威海)优秀新生奖学金后,一家人都感到意外之喜。邢浩楠说,对待学习,自己一直劲头十足,虽然村里教学资源和条件有限,他还是对国家大事和外面的广阔世界非常关注。从小学到高中,邢浩楠通过关注时事热点了解国家和世界的发展动向,在国家近年来海洋强国战略的倡导下,他在关注国防的同时,也喜欢上了航空母舰。“哈工大是工科强校,是共和国工程师的摇篮,在这里学习的人将来是要去报效国家的人,所以我选择了哈工大(威海),选择了船舶与海洋,来这里圆我的海洋强国梦想。”

这个胸有大志的男孩儿说,“大学是一个崭新的起点,优秀新生奖学金是我收到的第一份奖学金,我要好好学习,不懈努力,不辜负学校的栽培和父母的辛勤养育之恩,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奉献国家,奉献社会。”

 

新生新创造,自主招生不走寻常路



他叫范润哲,来自湖北武汉,是今年哈工大(威海)自主招生录取的24名新生之一,以95.33分的高分通过难度最高类别:高水平成果类自主招生,考入哈工大(威海)理学院。

据悉,今年自主招生全国紧缩,但是报考我校的学子不降反升,一批综合素质高、创造能力强的学生在考试中崭露头脚,范润哲就是其中之一。从很小的时候起,他就接触了奥数,并一下子迷上了这种“有趣的逻辑”。“我认为世间一切都是为了适应人类文明而诞生的,除了数学。数学是数理借人类文明载体所表现出的形式,大到天体运行,小到粒子碰撞,宇宙间的一切没有数学不能解释、不能计算的,这种直击事物本质的特点深深吸引了我。”

在常规的高考体制下,选择自主招生需要足够的决心和勇气,也需要足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水平,这并不是一条能走得容易的路。范润哲喜欢所有他不懂和不会的东西,持续的探索也为他打开了另一扇窗。高二上学期,他第二次在“中学生数理化能力竞赛”上取得了数学建模论文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两篇关于蜂巢迷宫和泰森多边形的研究论文也分别发表在了《高中数理化》和《中学数学》上,其中的研究成果成为了大学的“敲门砖”。范润哲说,“我想走一条自己的路,走一条跳出现在的学习体系而又更有效的路,倘若没有哈工大(威海)伸出的橄榄枝,没有它重视能力的招生思路,我的路不会这么好走。”

六月中旬,范润哲走上了哈工大自招考场,却遇到了意外之险。作为第一个答辩人,他发现答辩用的U盘落在了宾馆,所有的讲解PPT都存在里面。这一下变化突起,范润哲很快稳定心神,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他用完美的逻辑和推演把所有人带入了他的数学世界,以自信的讲解惊艳全场。

“不走寻常路”的范润哲是一个爱好很多的孩子,喜欢溜冰,是网游高手,甚至还在几百人的直播中向家长们讲授两代人如何沟通。他说,自由、平等、尊重的家庭氛围成就了如今的他,非常感谢家人对自己的包容、理解和付出。值得一提的是,迎新期间,范润哲母亲创作的展示校区的美文《我不想说再见》在家长群和学校教师中持续刷屏。

 

新生新梦想,藏族学生要帮助家乡孩子走出大山



今年的哈工大(威海)迎来了第一位藏族学生——嘎松拉姆。她来自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北部的昌都市,报到前她一个人从牧场出发,经过两次转车和一次转机,辗转三天两夜,终于来到了与家乡相距三千多公里的哈工大(威海),就读于经济管理学院。“虽然路途遥远,但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学校,能来哈工大我特别开心。”

嘎松拉姆的家里一共有六个孩子,除了她以外,她还有一个姐姐和四个弟弟妹妹。他们一家人生活在山环水绕的西藏牧场上,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美不胜收,但位置偏远、教育水平有限,大多数孩子上完高中就留在当地放牧,能走出大山的孩子少之又少。嘎松拉姆遇到了一双放眼大山之外的父母,他们非常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当他们得知嘎松拉姆被哈工大(威海)顺利录取时,都从心里感到惊喜和骄傲,家里的弟弟妹妹们也兴冲冲地向其他的小伙伴儿讲,“姐姐要去哈工大(威海)了”。

嘎松拉姆入学报道时,由于妈妈和姐姐要照顾牧场和弟弟妹妹们,爸爸腿伤行动不便,从未出过远门的嘎松拉姆便独自一人从牧场出发。“我也想借这个机会锻炼一下自己,让自己更勇敢和坚强。”嘎松拉姆说,在陕西住宿的时候,只有自己一个人,又孤单又想家,就偷偷躲在被子里流眼泪。“不过这次单独出行对我的触动很大,天地那么大,我刚刚走出来,有很多的不懂和不足,但是我一定要勇敢地迎接挑战,变成更好的人,去完成我根植于大山之中的梦想。”

嘎松拉姆的梦想,随着她的成长,一点一点地洒在了幽幽大山、青青牧场上,

对于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活,嘎松拉姆有着自己的期待和向往:“想在这里好好学习,毕业以后回家乡支教,要努力转变家乡的旧观念,让孩子们都好好读书,过不一样的人生。”她说,虽然来到哈工大(威海)学习经济管理后可能会有更广阔的平台和更多样的选择,但她的心已经与家乡紧紧拴在一起了,“我希望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帮助大山唤回更多优秀的孩子。”

 

 

 新生新喜事,两对双胞胎同上哈工大



今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的新生队伍里,出现了两对如同“复制粘贴”的相似面孔,来自河北和山西的两对双胞胎兄弟一同考入哈工大(威海),并在报到的第一天相识。 “我们都喜欢哈工大(威海),喜欢这里的海,喜欢这块‘金字招牌’。”

这两对胞胎,一对白净清秀,是来自河北石家庄的田昕泽、田旭泽兄弟,另一对黝黑精壮,是来自山西临汾的马乾晟、马乾宸兄弟。巧合的是,两兄弟中的哥哥都考入了船舶学院,两个弟弟分别考入计算机学院和信息学院。更巧的是,高考成绩两个弟弟分别比自己的哥哥高四分。“我们两家都是弟弟学习更好。”哥哥们笑着说。

报到当天,这两对兄弟就知道了彼此的存在。“学校新闻网报道了以后,这个消息就在新生家长群里炸开锅了,都知道来了两对双胞胎。” 马乾晟笑着说。“在船舶学院报到的时候,我遇到了跟我在一个学院的田昕泽,我一眼就认出来了。”刚走进大学,就结识了跟自己一样的双胞胎兄弟,四人都感慨“缘分真奇妙”。

作为双胞胎,田氏兄弟和马氏兄弟从小都是相亲相爱、心有灵犀。“我们之间不用多说话,很多时候一个眼神就够了。从小到大,我们一直在一起,没有分开过。”两对兄弟说,从小到大他们都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念书,成绩也很接近。虽然高中分到不同的班级,但还是能每天在学校里遇到。“我们都以为上了大学有可能就要面对人生中第一个分别了,没想到还是在一起。爸妈都说这样更放心。”四个人笑着说。

田氏兄弟俩爱好各有不同,高中时哥哥参加生物竞赛,弟弟参加计算机竞赛,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高考咨询时,他们直奔哈工大的宣讲摊位,“别的宣讲都没去,我们就想来哈工大。”他们表示,哈工大与国防航天事业紧密相连的发展历程,使它成为了兄弟二人心目中的“金字招牌”。

马氏兄弟都喜欢理工科,理工实力雄厚的哈工大也是他们的一致选择。“好男儿学有所成、报效国家,这是我们共同的理想。”兄弟俩喜欢自然,也喜欢大海。上初三时,他们才第一次看见海,时隔几年光阴,兄弟俩终于在来到哈工大(威海)后再次与大海重逢。“威海是很漂亮的城市,大海很美,让人内心很震撼。” 

对于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四个人都充满了兴奋和期待:

“大学是另一片天地了,更自由,也需要更自律。”

“相信我们都能做好,我们全家的希望都在这里啦。”


       (记者 谭璇月 实习记者 张芸慧 学生通讯员 范润哲 文/图)


文章来源:哈工大(威海)今日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