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校区召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

12月6日下午,校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思政课教师、专业一线教师、学工系统教师以及党员干部围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研讨如何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新模式校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建文出席会议并讲话。推进会由教务处处长姜永远主持。




王建文在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要回归教育的本源,也就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开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一项重要举措。当前,我校区思政课堂实际教学效果与党和国家对思政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要实现引领学生跟党走、增强“四个自信”的教学目的,思政课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转变思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备课前先了解学生的思政需求,然后用理论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思政部要花大力气认真研究,重新构建教学模式,联合攻关。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提出门门课程都要有思政,“像撒盐一样把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每次课堂教学中”,广大一线教师要经常思考知识传授与育人的结合问题,通过典型案例和具体故事激发哈工大学子的报国志和奋斗精神,既从大德大爱大情怀方面引导又从日常崇德修身小事说起,培养学生的高洁操行。全校教工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殷切嘱托,秉承哈工大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早日实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善育人”的良好局面



会上,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主任叶平教授从什么是课程思政入手,阐述了讲好课程思政首先要提高教师与学生的跨学科素质,其次要对世界大势有清醒的认识。他以海洋科学课程、校园文艺活动和思政问题辩论为例,分析了课程思政的组织和形式,强调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建设需要两类教师协同工作,构建大思政共同体。

思政部党支部书记张步先介绍了我校区形势与政策课的经验做法。今年以来,我校区在全校范围内聘请36名兼职教师和32名助课教师,分为4个专题集中备课,在今年夏季学期和秋季学期完成16、17、18三个年级近8000学生的教学任务。授课方式由过去单向理论宣讲向“三角组合”讲座方式转变,主讲教师在上课前与助课教师沟通,上课采用主讲人宣讲、主持人与主讲人提问互动、主讲人回答学生自由提问的方式,当堂考核。这种“立体化”思政课教学模式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内课外全面融合、学生工作者和思政教师实质融合,为年轻的兼职思政课教师成长和业务提升提供了一个平台。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副院长桂洪斌教授以船舶与海洋工程导论课为例,分享了如何发挥专业育人的先导性优势,实现学生专业志趣与育人成效双重提升的融合式创新改革的经验他从教师的初心和使命入手,强调必须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科体系、专业体系、教材体系、管理机制体系之中,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养,注重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他分析了船舶导论开展课程思政的紧迫性,介绍了自己引导学生强化爱国精神、树立家国情怀、投身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做法。

教务处副处长张策以“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参与式研讨型互动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例,交流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政改革举措。他讲到,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专业教师要知道什么是“盐”,要在专业课程中深入挖掘“盐”,积极探索如何“洒好盐”。教师要过好政治关、立德树人关、基本功夫关、教学改革关、信息化教学关,把立德树人与铸魂育人作为课程教学的主线,把意识形态责任制作为课程教学不可逾越的红线,把以“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驱动”的教育教学理念作为课程教学的生命线。

姜永远在总结中讲到,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第一要务,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希望广大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教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将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达到润物无声、同向同行。(记者  张玉芹  文/图)




文章来源:哈工大(威海)今日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