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立体化教学模式提升在线思政教育吸引力

“继续探索完善立体化思政教学模式,坚持下去,下足功夫,打造能战斗、让党放心的立体化思政教师队伍,创新‘三角组合’、线上线下融合等教学方式,增强思政课吸引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2020春“形势与政策”课总结会上,哈工大(威海)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建文对思政教育改革提出如上要求。

 

总结会上主讲教师、助课教师、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研讨“形势与政策”课在线教学经验

 

从盛夏回望从严冬走过来的路,“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有过艰辛但更多是收获,教学团队深化“三角组合”立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用中国抗疫这本深刻、鲜活、生动的思政课教科书,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打赢“思想抗疫”这场硬仗。

 

全员参与、各司其责的立体化教师团队

 

2020年春季学期马克思主义学院共为2018级和2019级5400余名本科生开设“形势与政策”课,设置“加强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港澳台形势与政策”“国际形势与政策”四个专题组。学生以院系专业为单位编为36个教学大班,由 35名主讲教师和26名助课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完成288学时的教学任务。

据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主任张步先介绍,威海校区自2019年开始探索“立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组建由校区校领导、思政课专任教师、学院书记、副书记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主讲教师和学生辅导员担任助课教师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团队。“这样做既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内课外的全面融合和学生工作者与思政教师的实质融合,也为年轻的兼职思政课教师成长和业务提升提供了一个平台。”

 

总结会上校区领导为新加入的兼职教师和助课教师颁发聘书

 

经过2019年夏、秋两个学期的探索与磨合,专任教师、党政干部和助课教师的职责分工更为明确,配合也更为默契。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瑞玲所在的经济社会专题组选定“生态文明”和“新时代三农问题”两个主题作为本学期的授课重点。得益于集中研讨、集体备课,教师团队资源共享、集思广益,大多数对农村生活缺乏亲身感受的70后、80后书记、副书记们大大拓宽了知识面。王瑞玲表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提供专业的思路和角度,党政干部从学生接受和启发的角度来进行内容的编排和案例的选择,助课的辅导员熟悉学生负责征集问题、下发资料和课堂组织。大家共同学习,分头查阅资料,汇总修改文稿,制作PPT课件, 每个环节都安排专门的老师来做,各司其职,有序高效,忙而不乱。”

最早开课的港澳台专题组在备课初期压力非常大:线上教学缺少面对面的交流,如何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眼花缭乱的教学平台和授课方式,如何搭配才能达到既定教学效果?回忆起集体备课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学院吕彩云副教授深感团队力量的巨大:“组长海洋工程学院赵常信书记带领我们在两个月里集体备课8次,从授课内容、授课形式、教学流程等各个方面反复研讨。经管学院史建锋老师利用春节假期制作了授课课件与教案,海工学院组织员谭军华老师总结了线上教学流程及技术问题解决办法,其他老师也纷纷搜集资料、设计线上互动问题,大家群策群力设计了精细的教学方案,并且在上课的过程中通过互听、互学、互评的方式不断加以完善。众人拾柴火焰高,正因有了团结高效的团队,我们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在线教学的挑战。”

 

2020年1月11日,港澳台专题组第一次集中备课

 

三角组合、线上线下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方式

 

按照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结合的理念,改革后的“形势与政策”课将单一宣讲模式改为“三角组合”讲座方式:第一角是问题提出者—关心国家发展的学生,第二角是由助教教师担任的问题搜集者及主持人;第三角是问题解决者—主讲教师。三角共同发力,组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2020年春季因受疫情影响,形势与政策课在也不得不采用在线教学方式。当“三角组合”遭遇在线教学,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增加了“线上”这个维度。

国际形势与政策专题组本学期选定的主题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内容宽泛、时间跨度长,学生随手“百度”出的各种问题超出备课范围怎么破?老师给出的答案与线上解答不一致时怎么应对?为了克服这些难题,授课组各位老师大量阅读文献,广泛收集材料;集中备课时,授课组预测了多种突发情况,探讨将“讲、助、学”三方互动融入到网络课程当中;开课前,提前收集学生的问题、困惑和兴趣点,巧妙地将解答问题与课程融合;授课时,主讲教师与助课教师密切配合,共同把握课堂节奏。

新能源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健这样总结在线教育带给教学的新变化:“互联网+”满足了“形势与政策”课“时效性”的特点,有利于师生及时利用互联网搜集与专题有关的授课资料;线上教学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让学生随时随地可以通过手机、电脑接收课程信息;集成多个APP平台的功能,可以将丰富的课程资源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呈现;线上授课能够通过系统随时记录、及时汇总学生的学习记录,老师也能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通过网络答疑,免去了传统课堂繁琐的事务性工作。

而在近半年的网课实践中,教师与学生不见面的隔屏相望,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教学的难度,但信息化手段的使用又使得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更为便捷,深度交流成为常态。

“在线课堂的气氛更活跃一些,学生在屏幕的另外一端,状态比在教室里端坐时要放松很多,从给老师送小花花开始,课堂就呈现出欢乐的气氛,如果对老师讲授的某个知识点感兴趣,会随时在讨论区呼应一下,这种实时的互动和反又增加了课堂的活跃度。”王瑞玲表示,“比起实体课堂的逐个发言,网络课堂上学生随时可以在讨论区并行发布自己的观点,如果观点被老师选到,还可以音频进行深入阐述,因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较高。”

网络授课时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


随着各专题组顺利开课,张步先对网络授课越来越有底气了,“疫情逼迫我们开展线上教学,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劣在比较中我们也略知一二,二者如何结合?我想,线下线上混合多元的教学模式将是我们未来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努力的目标。”

 

教学相长、同心同向的立体化教学效果

 

“形势与政策”课虽然是一门课,但又不仅仅是一门课。它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它的功夫不仅要下在课内,更要下在课外;不仅要有一支具有扎实理论功底的专任教师队伍,还要培养一支具有广泛的社会经验、懂心理学教育学的兼职思政教育队伍,在教学相长中实现同心同向的立体化教学效果。

在线教学组织实施中,教师们提前熟悉教学平台,精心设计课堂环节,细心筛选教学资料,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课程的导演加主演,既积极参加专题研讨、集体备课、集体撰写讲稿、制作课件,又结合个人风格和专业特长,设计出有特色的教学方案。书记和副书记们参加到课堂讲授中,离学生更近了,及时掌握学生上课状态和思想动态的第一手资料,把思政工作和主渠道教育结合得更紧密了。助课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者、教学的参与者、课程考核的负责人,在完成“三位一体”职责的同时加深了对学生思想的了解,从而使得日常工作有了抓手、有了深度。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准备一桶水”,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尤其是信息化时代,教师对当下的热点问题、重大事件、方针政策都要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引导同学们正确看待问题。四个专题组都经历了多次集体备课、反复推翻方案、不断优化教学方式的过程。

全面从严治党专题组第一次集体备课确定本学期的课程主题是从坚定“四个自信”从发,结合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讲社会主义制度好。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课程组在寒假期间进行第二次线上集体备课时将课程主题调整为“从疫情防控中看中国制度”,用战“疫”的事实揭示社会主义优越性。

 

疫情暴发后国际形势与政策专题组线下备课

 

港澳台专题组不断推敲和测试网络教学平台及技术难点,最终构建了视频直播与录播结合、线上主题讨论、课后作业和QQ群交流相结合的线上混合教学模式。

语言文学学院辅导员张凯工作时间不长,助课的经历让他获益匪浅。他表示,作为课程的参与者,可以更好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上课状态,从而有的放矢地解决同学们的学习困难;作为一名新辅导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习到各个专题的生动案例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与教育水平。“下一步要在做好学生班级组织等事务性工作和教学环节协助等技术性工作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参与实质性教育教学,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

“作为当代的青年人,我为祖国感到骄傲,我会努力学习,上好网课,不给国家添乱,成为新一代能为国效力的工大学子。”这是海洋学院一名学生在作业中的一段话。辅导员曹竞从这个案例中深切感受到,“‘形势与政策’课所传递的信息和能量,让学生提升了自信,明确了方向和目标,找到了学习的动力。”

 

经过三轮艰苦的探索,立体化教学模式在哈工大(威海)“形势与政策”课中得到了越来越好的应用。“‘三角组合’中主讲教师、辅导员和学生每一角都缺一不可。”王建文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完善立体化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需求和实际开展教学工作,使思政课既讨‘好’又讨‘彩’,真正触动学生心灵。”


文章来源:哈工大(威海)今日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