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何捧得“校长杯”?——信息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扫描

在刚刚落幕的哈工大(威海)第四届“校长杯”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团体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捧回唯一一个优秀组织奖“校长杯”。

 


而在这个校区最高级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赛场上,信息学院曾在首届、第二届大赛中获得优秀组织奖优胜杯,第三、第四届连续两次以团体总分第一名夺得“校长杯”成绩的取得是信息学院多年坚持创新实践教育的结果,更是指导教师和学生团队不懈奋斗、刻苦攻关结出的硕果。



位于海空天对海探测大楼三楼的大学生电子信息科创平台的介绍中,记录着信息学院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上走过的坚实步伐:

2010年4月,718创新实验室成立,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智能车大赛;

2011年8月,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国家一等奖;

2011年10月,面向全校开展电类科创培训;

2014年5月,成立719飞行器团队;

2015年11月,成立HERO竞技机器人团队;

2016年10月,成立ROVER水下机器人团队;

2017年9月,组建718联合创新创业基地;

2018年6月,成立SEVO无人船团队;

2021年4月,承办RoboMaster2021机甲大师高校联盟赛(山东站);

2021年9月,大学生电子信息科创平台在海空天对海探测大楼挂牌成立;

…………

718创新实验室到718联创基地,再到大学生电子信息科创平台,11年来,有20000多人次在这个电子信息类工程实践创新平台接受接受科技启蒙、培训教育听取专题讲座、创新课程从事竞赛训练,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600余项。

 

“718”的由来

信息学院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传统由来已久。早在1988年,自动化专业作为威海校区首次招生的两个专业之一,就非常重视实践环节的培养,老师们自己动手制作实验箱,学生的毕业设计也多选择实验研究性课题。2006年学院成立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实行“全开放、自主学习的实验教学模式”,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当时负责实验中心工作的麻志滨老师开始指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从开始时的几个人,后来几十人,再到几百人,参与创新活动的学生越来越多,他本人被山东省电子设计大赛组委会聘为专家组成员,负责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山东省赛区的评比工作。他担任班主任的0702101班以科技创新为载体,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

2010年,校区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开始浓厚起来。在校区分管领导、教务处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创新实验室在主楼4楼的一间教室里成立,刚进入大学的姚统和班上的十几名同学一起成为实验室的首批成员。不久后实验室搬至主楼718教室,成为学院首个学生自主管理的实验室这群有着技术情怀的年轻人一下就喜欢上了“718”这个“神秘”的数字并把它作为实验室的代号,“718创新实验室”因此诞生。

创新实验室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科技创新启蒙与培训的平台。自成立之日起,创新实验室就承担着为大一新生开展科技创新启蒙培训的任务。每年有近六分之一大一学生在这里接受科创启蒙教育,课程包括最基础的焊电路板到机械设计再到计算机编程的一系列课程。培训结束后,实验室还会组织“新生杯”校园智能车大赛,一是检验大家的学习效果,二是为实验室选拔新成员。


校园智能车大赛现场


硕士毕业后留在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工作的姚统见证和参与了718创新实验室发展的全过程。他回忆说,718团队第一场技术培训就有100多人报名,当时实验室成员大都才上大二,大家纷纷去上高年级课程,熬夜自学,提升自己。“给别人讲课,需要自己必须先学明白,备课和讲课的过程就相当于自己多学了好几遍,收获也特别多。”

面向全新生的培训和校园智能车大赛,为不同专业的同学提供了科技启蒙的平台和参与科技创新的舞台,为当时校区科技氛围的营造出了重要贡献。

 

将创新实践教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2015年以后,校区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始推行“基于项目的学习计划”,后来随着新工科和未来技术学院的建设,校区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大一年度项目、大二大三科技立项、创新研修课、创业商学院等一系列措施相继实施,校区的顶层设计为信息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1年10月31日,哈工大校长韩杰才到威海校区调研,参观创新实验室


2017年,在学院班子的领导策划下,大学生创新实践工作有了新的飞跃。718创新实验室的基础上成立了718联创平台,参加的学生来自学院各专业,还包括海工、计算机、汽车、经管、光电等其他院的学生。718从单一的智能车创新团队发展为5个团队组成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联合创新创业平台2020年,联创平台搬入新建的海空天对海探测大楼,又吸纳了SEVO无人船团队,组建起全新的大学生电子信息科创平台。

信息学院积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驱动”的教育理念,将创新实践教学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优质的师资资源、高水平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鼓励教师开设“创新研修系列课程”,吸纳高年级本科生进入科研实验室参与实际科研项目与中科院自动化所青岛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歌尔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优势单位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基地把学生送到企业和研究所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对于学院构建的“大一年度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业学科竞赛-科研实践”这一从低到高、全面完整的新实践育人体系,周志权院长作过生动的说明:第一步大一入学做启蒙,激发兴趣,然后通过大一年度计划、团队培训两种途径进行基础技能的训练;第二步学院组织了多个校内电类竞赛,为同学门搭建了实战操练和技术交流的竞赛平台,同时学院老师开出了十余门创新实验课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技术支撑;第三步具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同学代表学校参加难度更大的国际或国家级的竞赛,与国内外各高校进行交流,技术和视野得到进一步提升。经过这三个阶梯式的训练,学生就可以分流到各个实验室和老师的项目组进行专业类的高水平的拓展。

作为学生自主研发为主的电子信息类工程实践创新平台,如今的电子信息科创平台已成为校区学生科技创新的“大本营”、各级参观考察的“打卡地”。在校区三好学生联评大会上,几乎所有科创表现突出的学生和团队都提到在信息学院学生创新团队中担任职务,得到锻炼。仅2021年秋季学期就有1028名新生在科创平台接受启蒙和培训,覆盖6个学院9个专业大类,并在培训结束后的机甲大师校内赛中经受考验。

2021年4月,学院成功承办RoboMaster2021机甲大师高校联盟赛(山东站),期间成立了山东省高校机甲大师创新联盟,周志权院长被推选为联盟理事长。从参与比赛到组织比赛,信息学院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肯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托举“校长杯”的“伯乐”

大学生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作,信息学院捧得“校长杯”,除了校区的顶层设计和学院的贯彻落实,还有教务处和学生工作部门的大力支持,更因有一支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的指导教师队伍。

学院党委书记王瑞玲一直对大学生科创活动非常关心和支持,“718创新实验室是学院学生科技创新的发轫,也成为了更多学生创新梦想的起点。老师们的无私奉献和学生们的拼搏进取让我非常感动每一次的备赛和参赛都是一次集体的战斗,指导老师带队老师后勤保障等分工明确全力投入,每一次比赛的成绩都是全体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这种团结奋斗的氛围,特别感染人!这也是718科创团队的团魂!

2012年至2018年担任学院团委书记的刘健老师讲到,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入学后比较迷茫,搞不清楚学习基础知识有什么用,因此我们支持学生搞科创的初衷是希望创新能成为大学生专业学习的补充后来随着创新氛围的浓郁,我们开始有了更高的追求——培养更多学生的创新能力718创新实验室也因此成了电类、控制类、信息类学科交叉融合的联创平台

赖春露老师是目前科创平台的指导老师,第一次随队参加RoboMaster比赛时对于学生的废寝忘食很不理解。“和学生待了一周之后,我被他们深深感染了。比赛结束前大家震彻场馆的倒数计时、赢下比赛后同学们相拥而泣以及很多默默转身偷偷擦掉的眼泪,我明白了支撑他们无私无畏顽强拼搏的动力。是科创的热爱,让同学们不计回报地默默付出。唯有热爱,可抵一路艰辛;唯有热爱,不畏前路无常。

 

从科创团队走出来的“大佬” 

无论是本科毕业后保研、读研,还是就业、创业,在创新实验室的经历都给学生留下了深深的记忆。

2011年7月,718成立后的第一届参赛队伍

 

自动化专业2010级本科生杨晓云目前在上海映驰科技有限公司担任算法工程师开始我们基本都是自学,用到哪儿就去百度,去查资料,在实践中学习备赛期间三天三夜只睡了几个小时和实验室的伙伴们一起奋斗的感觉,是他青春里难忘的记忆。

2011级通信工程专业王相在校期间参加全国互联网+大赛,并获得山东省一等奖国赛铜奖的优异成绩毕业后创设威海精讯畅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同时担任总工程师2019年被评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大学期间的科创经历使得他走上科技创业的道路,“给自己制定一个适合的大学计划,坚持走下去,这样未来才能走更远。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2014级本科生孟令威本科毕业后到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读研,目前在港中文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从校内智能车比赛再到ROBOCON比赛海洋航行器比赛多个赛场的拼搏丰富了他的大学生活。当初我们团队最多不过十五六人,大家都像亲人,是校园里最好的朋友,最值得信任的人。

目前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读研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16级本科生闫成真,大一参与年度项目计划加入ROVER团队,两年后转战RoboMaster赛场十年前在寝室搞搞智能车就可以拿大奖的时代早已过去如今赛事所需的技术要点以及参赛队的平均技术水水涨船高。要理性认识团队技术能力的相对水平,新技术点发展动向保持敏感。核心骨干的保留是团队技术存续的一个重要方式,而积极有志的新人则是激发团队后劲的宝贵新鲜血液。因此要不断扩大宣传影响力对于科创团队的发展,他一直念念不忘。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17级本科生徐子翔毕业后进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担任单板硬件工程师对科创的热爱和对团队实力的认可让他在大学里选择HERO团队因为兴趣而汇聚,因为热爱而奋斗,虽然累但很快乐。“不仅关注实现项目功能,还要关注背后的原理,将实践和理论无缝衔接。”科创平台里跨学科跨专业的氛围让他受益匪浅。


 

整合成立后的大学生电子信息科创平台,主动适应新信息技术的发展并响应国家对海陆空科技装备的需求,逐渐形成了面向海洋的天、空、陆、海、潜等立体探测实践项目,入驻了718创新实验室、飞行器实验室、HERO竞技机器人实验室(RoboMaster项目和ROBOCON项目)、ROVER水下机器人实验室、SEVO无人船实验室等创新团队。

各学院多学科热爱科技创新的学生汇聚于此,以全国大学生智能车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为牵引,在这里成长成熟、腾飞梦想、破浪前行!


文章来源:哈工大(威海)今日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