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相关老师:
根据十四五校地共建协议约定,校地共建经费部分用于支持校区科学研究项目建设,2022年度科研创新基金(第一批)开始申报。申报类型包括:基础科研探索专项、重大科研项目及人才培育专项、融合专项、校区特色学科(船海)专项、国产化软件替代专项、人文社科专项和科研管理提质增效专项。
一、申报基本要求
1、作为项目负责人只允许牵头申报一个项目。
2、以往获批过大学共建或科研创新基金的负责人不允许牵头申报(重大科研项目及人才称号培育专项除外)。
3、鼓励理工结合、医工交叉,助力山东省、威海市相关产业,提升科研创新能力,聚焦解决企业“卡脖子”的共性关键问题。所有专项项目必须与威海企事业单位构建科学合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申报时需提供与威海企事业单位签订的执行期内的产学研协议或产学研合同(人文社科专项项及科研管理提质增效专项除外)。
二、专项要求
(一)基础科研探索专项
1、申报范围:不限制申报。
2、申报条件:
(1)项目限定基础理论类研究。
(2)研究内容要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合作单位(或应用单位)。
(3)项目执行期一般为2年。
3、项目规模:
单个项目拟支持15万元
4、项目目标:
开展从0到1基础科研探索,项目执行期内,作为项目负责人申请并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以上项目(即重点基金或相同级别项目),或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二)重大科研项目及人才称号培育专项
1、申报范围:只允许已征集的重点项目指南定向申报。(指南征集通知请参照:http://kjfzc.hitwh.edu.cn/2022/0307/c1691a152630/page.psp)
2、申报条件:
(1)项目执行期内,负责人以学校身份牵头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或获批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
(2)项目执行期一般为3年。
3、项目规模:
单个项目拟支持25万元,最多支持4项。
4、项目目标:
培育校区优秀教师冲击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或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项目立项后项目负责人须在执行期内以学校身份牵头申报并获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或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
(三)融合专项、校区特色学科(船海)专项、国产化软件替代专项、人文社科专项和科研管理提质增效专项
1、申报范围:不限制申报。
2、申报条件:
(1)具有明确科研方向、科研团队和合作单位。
(2)具有相关科研基础与成果,或相关在研项目。
(3)项目执行期一般为2年。
3、项目规模:
融合专项单个项目拟支持额度11万元。
校区特色学科(船海)专项、国产化软件替代专项单个项目拟支持额度10万元。
人文社科专项单个项目拟支持额度2万元。
科研管理提质增效专项单个项目拟支持额度2.5万元。
4、项目目标:
融合专项:发挥威海校区为发挥航天第一校“尖兵”作用和建设“山东省最具影响力工科强校”目标。加强引导国防类项目和横向项目建设。项目执行期内,以学校身份牵头获批国家级国防类(或融合)项目或300万元以上横向项目。
校区特色学科(船海):彰显威海校区在哈工大一校三区科研生态中的重要贡献,船海学科作为校区特色学科,开展科学引导,综合建设。项目执行期内,以学校身份牵头获批船海领域国家级项目或省部级以上项目(200万以上)或300万以上横向项目,国家级/省部级平台、奖项或人才称号。
国产化软件替代专项:国产化软件替代目前是国家主导的重要工程,瞄准国家亟需,紧跟国家号召。专项目标完成国产替代软件研发,并在相关领域和企业广泛应用。项目执行期内,获得企业应用证明,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成果包括但不限于100万元以上科研项目或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等。
人文社科专项:参照《哈尔滨工业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宗旨设立此专项。面向人文社科相关学院,组织引领人文社科领域科研发展。项目执行期内,牵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部分学科可申请自然基金)。
科研管理提质增效专项:校区每年新入帐科研经费和往年沉淀的科研经费总量快速增长,科研经费管理风险与日俱增。为防范出现未知的科研经费管理风险,采取提前预防,多部门合作的方式。从科研经费全生命周期着手,多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合作。提出本部门针对防范科研经费风险的管理方式方法,齐抓共管,预防科研经费风险。为校区科研经费规范使用,创造有利的管理环境和监督机制。为预防科研经费管理可能出现的问题,计划从经费监督、人才引育、经费管理和法律保障四个方面开展保障建设。
三、项目监督及考核
1、项目监督
项目选拔通过公开征集、函评和会评确定立项名单。签订任务书,并按照相关要求提交年度进展报告和结题材料。
2、项目考核
(1)严格把关申报人资质,确保申报人有能力完成预期目标。
(2)严格年报调度,跟踪项目进展。
理工类项目请填写附件1:《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申报书(理工类)2022》
人文社科项目请填写附件2:《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申报书(人文社科类)2022》
请有意申报的老师积极申报,请于2022年9月15日15:30之前将申报书、汇总表电子版和相关产学研佐证等附件发送至:wangan16@sina.com。纸质版一份,学院盖章,负责人签字送至科技处号h214.逾期不受理。
后期函评、会评以及立项名单等信息请留意后续通知。
同时,开展2020年度项目中期进展报告和往年大学共建或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结题清查工作,结题材料包括工作报告、技术报告、项目经费执行情况明细表、成果佐证和项目执行产学研合作情况说明(人文社科项目无需提交产学研合作情况说明),请于2022年9月30日15:00之前将验收材料及相关佐证电子版发送至:wangan16@sina.com。
联系人:王安,15166148061。
附件2: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申报书(人文社科类)2022.doc
附件3:大学共建及科研创新基金结题提报材料目录及要求:.doc
附件4:项目经费执行情况明细表.doc
科技发展处
2022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