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书院、班级: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相关要求,深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结合校区实际,现决定开展2025年“绽彩人生·心向未来”心理健康月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
栖心向远·华彩人生——安顿心灵之舟,绘就生命斑斓
二、活动宗旨
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和积极心理学理念为主导,聚焦主题,通过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强调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培育学生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三、活动时间
2025年4月25日-5月25日
四、活动方案
聚焦“生命认知重构、积极心理赋能、社会联结深化”三大维度,设置以下主题模块:
(一)澄明之境:生命图谱建构模块
为深化大学生对生命本质与价值的理解,推动学生从认知建构维度实现心理成长,本模块活动旨在唤醒学生生命觉知、培植积极生命观、强化社会责任感,可参考以下方案进行具体活动设计:
1.生命叙事工作坊:以“我的生命关键词”为主题,通过生命故事撰写、心理绘画、诗歌创作、短剧表演等形式分享成长故事,重构人生叙事。
2.“榜样力量”心灵成长访谈会:邀请优秀校友、成长榜样开展“生命意义”主题对话,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探讨生命价值观与人生规划。
为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韧性及主观幸福感,本模块活动旨在通过科学化训练与场景化实践,帮助学生激活内在积极资源,构建可持续的心理成长动力,强化心理韧性,培育积极情绪,激发成就动机,可参考以下方案进行具体活动设计:
1.心理韧性挑战赛:通过设置学业困境、人际冲突、情感挫折等压力迷宫,要求学生进行沉浸式场景体验,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认知重评”技术,将压力和挫折转化为成长资源,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情绪调节与问题解决任务。
2.习惯养成训练工坊:结合神经科学知识讲解习惯养成的脑机制,通过科学训练与行为干预,设置涵盖学习、运动、读书、作息等方面的连续21天“微习惯养成训练”,帮助学生走出手机依赖、网络成瘾、做事拖延等不良习惯、建立良性习惯循环。
3.优势识别与拓展活动:运用性格优势测评工具,结合“优势卡片”互动游戏,帮助学生识别24项性格优势;设计“优势应用挑战”和“优势拍卖会”,完成探索任务,唤醒对隐性特质的认知。
4.情绪转化训练营:通过情绪着陆技术、自然场景沉浸体验、正念冥想及“感恩漂流瓶”等方式,提升情绪调节能力,消解和转化负性情绪,扩大积极情绪的比重和影响。
(三)万象共生:生命共同体培育模块
为深化大学生对生命互联共生本质的认知,引导他们积极、主动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本模块旨在通过培育共同体思维认知、强化共生实践能力、深化社会责任意识,促进大学生的社会联结和情感联结。可参考以下方案进行具体活动设计:
1.朋辈关系重构实践活动:通过“朋辈心灵树洞”“寻找成长合伙人”“平行人生角色互换体验”“寝室默契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高共情能力,加深情感联结,实现朋辈间的双向赋能。
2.家庭联结重塑行动:通过“家史解码”、共同绘制《家族生命图谱》、讲述家庭故事、组织家庭影像展、学习非暴力沟通法等,开启家庭成员的跨代际对话,化解原生家庭内部的冲突,促进家庭支持功能的发挥。
3.教育关系革新实践:通过“师生共研项目”“师生恳谈会”“我心中的好老师评选”“导学关系沙盘推演”等方式,打破传统师生关系,消除沟通壁垒和权威距离,建立情感共鸣,促进师生关系和导学关系。
五、工作要求
(1)本通知中的活动方案仅供参考,鼓励各学院、书院、班级围绕活动主题、宗旨,结合自身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2)每个学院、书院、班级在心理健康月期间至少独立组织1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各学院、书院请于4月25日之前将实施方案提交至心理中心,并于5月27日之前将活动总结材料(模版和要求见附件1)提交至心理中心;各班级的实施方案需要在活动开展前一周向学院报备,活动结束三天内将活动总结材料(模版和要求见附件1)提交至学院。
(3)6月初心理中心将对各学院、书院举行的活动进行评选、表彰;各班级组织的活动可参加“跃动青春,心向暖阳”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大赛,具体事宜详见相关通知。
未尽事宜请联系大学生心理发展中心:0631-5687533
让我们共同构筑心灵栖居之地,聆听生命拔节之声!
附件1:2025年5.25心理健康月活动总结材料报送要求及模板.docx
大学生心理发展中心
2025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