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心中那份责任——记优秀班主任标兵林迎珍教授

为了心中那份责任

——记优秀班主任标兵林迎珍教授

林迎珍老师27年的从教经历中,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已成了她工作的一部分,2002年来威海校区后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这份对学生的关爱更是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黑皮本和短信见证那份责任

 

老师的床头放着一个黑皮的日记本,上面记录着她班里每位同学的各种信息,近期要做的工作以及与学生、家长和辅导员谈话的要点。“×同学家庭情况一般,不愿与人沟通。”“对有贫困证明的13名学生的家境作进一步了解。”“明天晚上约×同学到办公室谈话。”

“没办法,年纪大了忘性也大了,黑皮本就是我了解学生的拐棍。”她按家境将学生分为四类:贫困的,较贫困的,家庭还可以的,家境较好的。按学习状态也分为四类:很好的,有自主学习能力;较好的,需要好的学习氛围;一般,应多作要求;差一点的,需要一定的帮助。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她经常早晨约学生一起散步,晚上去学生自习室转一圈,每隔一段日子就到学生公寓一趟。几乎班级的每一次活动她都参加,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她都记在心里。她先后带过的3个班级、90多名同学的各种情况都在黑皮本上有详细的记录。常常临睡前老师还要拿出日记本翻一翻,想想明天需不需要找谁谈谈。

见证这份教师责任的不只是黑皮本,还有手机短信。教师节那天,她收到了很多学生发来的短信祝福,尽管回信很慢,但她还是给每个人回了不同的信息:“你们送来的花将在我心中永远开放,送来的本将成为我永远的珍藏。”“同学们都喜欢你,老师也喜欢你,有什么难事告诉老师好吗?”“自信、自傲起来,本来你就是好样的,让自己再勤奋一些吧!”……短信交流架起了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

 

“同学们,问问你们自己!”

 

2008年春开学初,0706102班召开了新学期的第一次班会。第一学期同学们的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但大家感觉时间精力并没有少费,为什么会这样?老师在班会上将成绩不尽人意归结为“没能处理好高中到大学的过渡”,并以语重心长的“五问”:“你是不是按时完成作业?当你走进教室的时候是不是已经没有遗留上节课不清楚的问题了?你是不是充分利用了课堂100分钟?你是不是认为期末复习对你掌握这门课是绝对必要的?当你走进考场时,是不是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为同学们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风细雨般的提问比暴风骤雨似的苛责更能深刻地铭记在同学们心里。

一年来,全班同学团结互助,加强交流,随时随地讨论问题,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上学期他们班学习成绩位列全年级第一,有1人获得国家奖学金、3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班里的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人数是全年级最多的;团日活动评比中总分遥遥领先。尤其是他们请来威海船厂的老书记做报告,将团日活动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真正使同学们在活动中了解社会、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老师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于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份成绩,她都及时肯定,不吝表扬。她带过的2个班级获得过“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团支部”、“哈尔滨工业大学三好班级”、“优良学风班”等各种荣誉称号。现在的0706102班发展势头也非常好。

 

是母亲,也是朋友

 

老师自己的孩子虽然在外地上大学,但她家里从来不缺孩子的身影,学生常常结伴去老师家坐坐,老师拿出糖果招待他们,给予同学们家一样的温暖。今年春节,班里有一名家庭困难学生没有回家,老师走了好几个地方,为他联系勤工助学岗位。有一位失去母亲的非常内向的学生被老师请到家里,临走时,这名男同学低声地问:“老师,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老师回答:“因为我是老师,我是长辈。”老师说她愿意做孩子在学校里的临时妈妈。一位学生在给老师教师节赠言里写道:“原以为到了大学,离开了父母,很失落,但没想到遇到了一位妈妈”。

是的,老师正是把“做学生的母亲”作为自己班主任工作的努力方向。“论年纪,我比班上绝大部分的家长都大。看着内向的孩子逐渐开朗,看着学习有障碍的孩子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看着孩子们平平安安地度过四年大学,学有所成,渐渐走上生活的轨道,我就特有成就感。”

老师在学生身上不仅倾注了母亲般的真情,更有朋友的理解和宽容。学生们做错了事,她不是严厉的批评,而是给他们改正的机会,让学生自己领悟。去年期末考试期间,老师到宿舍看学生时发现有个男生正在看武侠小说,她说:“先借给我看看吧,等考完试到我家取。”学生自然会明白林老师的良苦用心,在那次期末考试中也以令人满意的成绩向老师作了汇报。

老师做班主任付出了真情,也得到了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同学们有事没事总爱找老师谈谈,放完假回学校后把家里腌制的酱菜、院子里种的大枣拿给老师尝尝。开朗乐观、能歌善舞的老师身边经常围着一群学生,甚至已经毕业的学生还同老师保持着长期密切的联系,遇到进修学习、交友结婚等人生大事还会向林老师求教。

林迎珍教授至今仍担任着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学校近日公布的2006年被SCI检索的12篇论文中就有老师1篇。另外,还有一本专著即将在纽约出版。主楼616是她待的最多的地方,除了回家吃饭睡觉、早晚锻炼,她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这份治学的严谨、工作的勤勉也常常激励着同学们奋发向上。

其实54岁的她完全可以不作班主任,专心看看书,搞搞科研,但对学生的热爱让她又挑起了这份重担。林迎珍教授说,工作已成了她的一种习惯,关心学生更是她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使然。(张玉芹

 

林迎珍教授(前排左四)与学生们在一起(资料图片)

文章来源:哈工大(威海)今日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