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写在“4.23”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

在今年35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倡导全民阅读”一词首次出现在了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阅读”为什么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我国国民的整体阅读水平怎样?我校学生的阅读现状如何?我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方面又做了哪些工作呢?

阅读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

国是每年出版图书最多的国家之一,相反却是年人均阅读量最少的国家之一。2013年发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1218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39本(电子书为2.35本),是日本的十分之一,以色列的十六分之一。如果去掉不得不读的教科书,我国国民年人均阅读量不足1本。作为阅读传统最悠久、曾经酷爱书、发明了造纸和印刷术、并给整个人类文明进程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华民族,如今为什么变成了不爱看书的民族呢?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和担负着中国梦想实现的年轻一代认真反思的问题。

个体阅读行为与国家、民族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年阅读量最多(人均64本)的犹太民族中诞生的科学、艺术、金融、政治等各个领域的世界伟人:爱因斯坦、马克思、弗洛伊德、马斯洛、海涅、肖邦、莫扎特、门德尔松、毕加索、斯皮尔伯格、卓别林、基辛格、格林斯潘、摩根,等等等等;此外,在全美200名最有影响的名人中和100多名诺贝尔奖得主中,犹太人比例均各占一半以上。一个人口不足世界总人口0.2%的民族为什么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当然是智慧。而智慧的背后,是世界公认的犹太民族对书籍宗教般的情怀。” 在以色列,每周六的安息日被视为圣日,这一天不许工作,全国所有的商店、饭店、游乐场所都必须关门,连公共汽车也停运,人们通常选择在家中静心祈祷和反思,或者读书,买书,因为只有书店照常营业,顾客当然络绎不绝。

作家毕飞宇说过,阅读是人间最美的姿势。由犹太人的阅读习惯可知,俯而读,仰而思” ,阅读也是能给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带来希望的姿势。正像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那么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根植有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也说过,“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读屏时代大学生的阅读现状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我们身边捧着书本阅读的人似乎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随时随地把玩手机的画面。这种现象在年轻人中尤为突出。诚然,学生使用手机不仅仅用来消遣和娱乐,也会阅读网络电子书刊,但是使用屏幕阅读很难做到系统、深入、专注和思考,且亦形成碎片化、随机化、猎奇化、去经典化的不良阅读习惯。这也是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詹福瑞在今年两会上讨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时所担心的问题。

针对这种现象,本学期初,在各个院系相关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图书馆对全体大一新生做了“手机使用行为与阅读状况”的问卷调查。问卷共12个题目,内容涉及阅读习惯的有无、阅读时间、目的、深度、广度、对图书馆依赖程度、购书消费以及与之对应的智能手机使用行为、依赖程度、使用时间、频率、手机花费等。本次问卷共发放2479份,有效回收2130份。

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我校大一新生沉迷手机,不阅读、浅阅读、去经典化现象总体来说也比较突出(个别院系除外)。大学正是人生观、价值观、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形成的重要时期,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开拓视野、陶冶性情、启迪智慧、锻炼心智的作用不言而喻。时值2014我校文化建设年,如何引导学生多读书,多读好书,作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阵地之一的图书馆,在阅读推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文化铸校 图书馆在行动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撑。但是仅仅把资源买回来,远远没有完成它的使命。图书馆还应该积极营造一种氛围。所以,我们既要关注学生读不读,读多少,更要关注学生读什么,怎么读。这也是图书馆近年着力关注并加强的工作重点之一。

积极推进师生参与 把好资源建设源头关

资源是图书馆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如何用好有限资金,使我们的资源建设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师生需求呢?图书馆在2012年成立了新一届文献资源建设委员会,成员由院系自己推荐充分了解本部门教学和科研情况的教师担任。图书馆每年召开一次大会,汇报年度采购计划,提请委员会委员审议讨论。图书馆还为每个院系指派专门联系人,负责随时收集各院系在资源采购方面对图书馆的意见和建议。此外,图书馆还不断完善图书荐购渠道,优化荐购流程、加强对师生荐购图书的跟踪和处理。形成了系统严格的工作流程和制度。从今年起,对读者荐购的图书做单独采购、加工、分编、上架,做到“日反馈,月上架”。以上改进,极大提高了我校广大师生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关注度和参与热情。首批323荐购图书上架后,半天就被一“抢”而空。第二批荐购图书也于43日进入流通,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今后,图书馆还将不断研究和改进荐购工作,以期广大师生能在最短的时间获取到他们最需要的资源。

有的放矢寻找读者 做好专题资源推介关

根据我馆人员提交的合理化建议,图书馆从2013年春季学期开始推出馆藏资源专题推介服务。或者依据当时国家和学校的形势、或者根据学生对象的不同,不定期为某一专题图书寻找读者,同时也是为某一特定读者群寻找图书。

当时正值2009级学生毕业,资源推介的第一期专题是“感恩”系列图书,倡导即将毕业、走入社会、开始新生活的同学,应该对父母,对老师,对生活心存一份感激之情。这份送给毕业生的“礼物”,在提醒毕业生珍惜利用好大学校园最后一段宁静的读书时光的同时,也使他们感受到了学校、图书馆对他们别样的人文关怀和美好祝愿与期许。第二期推介时间是2013年秋季学期初,专题名称“人生有规划 大一不迷茫”,主要针对刚入学的2013级新生,该专题及时为特殊阶段的学生送去了克服大一通病的“良药”。这也是图书馆配合我校相关部门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的有效举措。

发挥图书馆职能优势 嵌入学生课外阅读全过程

下图是《中国青年报》2013年发表的一组题为“请你抬头看看我”的新闻照片中的一张。 

 

看后,是否会引起我们这样一种担忧和思考?本该昂首挺胸、朝气蓬勃的年龄,他们却低着头、弓着腰。本该谈笑风生,相互沟通的社交场所,他们却选择面对屏幕。在我校这种现象其实也很普遍。为此图书馆决定利用其职能优势,在倡导学生摈弃过度依赖手机不良习惯的同时,随之建立一种好习惯,于是“远离手机 走进阅读”倡议就这样诞生了。图书馆将参加倡议活动的同学切实组织起来,成立以读书、品书、谈书,交流、碰撞、升华为主旨的致远书院,并将跟踪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情况,在辅导老师的配合下,给予适当监督和引导。致远书院还为每一学生精心设计了“我的自律书” 。使学生在感受到这个集体传递的光和热的同时,逐渐培养自律意识,然后在自律中提升自我能量,并乐于辐射他人。

以读书节为载体 在活动中倡导阅读

在材料学院师生的配合及部分社团的参与下,图书馆自2013年大力加强一年一度读书节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在近一个月的系列活动中,通过步行街主题宣传、朗诵及摄影比赛、新书展、图书推介、数据库讲座、优秀读者评选、主题晚会等多种形式宣传读书的意义、以及如何更好的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往年读书节,通常是围绕423日前后,短期集中开展。今年读书节将一该以往特点,贯穿整个学年,许多活动更是有意放在新生入学后的秋季学期,使新生刚一入校就能感受到我们营造的读书氛围。读书节将不再是一个短期宣传,而作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使阅读的理念渗透到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管理与服务并进全方位促进阅读推广

· 由管理员到导读员的转变  以往图书馆员的工作重心通常是围绕着对资源的管理。这种理念已很难适应现代化图书馆功能的需要。新形势新背景下图书馆员必须完成由图书管理员到导读员的蜕变。根据2014年度工作计划,我馆拟开始加强对馆员该方面的业务培训工作,将根据馆员的实际情况,分期分批、分专业、分级别实施导读员的资格认定和评审工作。

· 调整借阅规则  应广大师生要求,图书馆近期刚刚调整借阅规则,将本科生、研究生、教工的借阅册书提高到152030册。同时为加速图书流通次数,让更多的人分享到好书,图书馆也于去年缩短了借阅期限。

· 学术期刊下院系 针对学术期刊利用率不高的情况,图书馆经过调研,查找出问题所在,并于2013年开始将学术期刊采用“循环利用托管模式”,定期推送到院系教师手中。此举既方便了教师,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小书签大作用  书签的作用不仅是为了方便阅读,爱书人往往对其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在馆长的提议下,我馆从2012年起,不定期印制各种书签,放在借书处供学生自由取用。这些制作精美,风格迥异、传递无限正能量的一枚枚小书签慢慢成了学生的一种“收藏”,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到馆和借阅次数。此外,我们在书签主题和风格设计上充分考虑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引导和熏陶作用。

   

   

 

结语 今天是第十九个世界读书日,当我们还需要特别宣传它的时候,说明阅读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民族的振兴离不开文化的传承,而传承最好的方式是阅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和精髓,并在阅读中思考和践行。无论师者还是学生,让我们从今天起,捧起尘封已久的书,开始静静地品读;让我们从今天起,与朋友互送一本书,让书香在你我之间,在哈工大(威海)校园里尽情地弥漫……·通讯员  刘占辉/文 图片资料由图书馆提供·

文章来源:哈工大(威海)今日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