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学习小组

铿 锵 7 人 行

——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学习小组

 

20071018,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06级的连昕星、夏凡、胡海峰、宁方卯、张灿广、刘宝磊、钟颖7名同学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因为从这一天开始,他们加入了一个特殊的组织:工程学习小组。两年半的时间里,这7名同学在辅导员李焕然的带领下,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等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近日,记者与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回顾了他们两年半的成长历程,听大家讲述与团队有关的故事。

 

谈到最初成立学习小组的初衷,有着多年学生工作经历的李焕然说:“最初的目的也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在学生走上社会之前,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思索和全面详细的信息收集、分析之后,一个以交流合作、创新提高为宗旨的新型学习组织——工程学习小组应运而生。电子封装技术专业的夏凡、钟颖、张灿广和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宁方卯、连昕星、胡海峰以及来自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刘宝磊因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成为李焕然首选的小组成员。学习小组模仿企业中策划团队的运行模式,通过学生自主进行课题研究,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旨在培养精英人才,打造精英团队。李焕然说:“这是一次新的培养模式的探索。”经过两年半的努力,李焕然的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成果:7名同学中有1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毕业生、3人被评为哈工大优秀毕业生,1人获十佳大学生称号;除张灿广因病休学一年外,连昕星、钟颖、胡海峰、刘宝磊4名同学均被保送或考取研究生,宁方卯签约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夏凡被录取为韩国汉阳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工程学习小组在李焕然的带领下,先后完成了涉及人文社科、社会实践、专业课题在内的十多项课题任务,在合作中各自发挥特长和优势,并在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的过程中形成了相互信任、彼此支撑、良好的团队关系。然而,在学习小组成立之初,7名同学对这种模拟企业团队的运行方式几乎是全然陌生的,但李焕然缜密的计划和要求完备的课题任务为同学们走出第一步指明了方向。于是,大家从最初的基本功开始,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先后完成了演讲与口才训练、旅游策划、外汇研究、纪录片制作、40分钟主题演讲5项课题任务。团队中,每一名成员的沟通和表达能力是最基本的素质,因此,为了在短时间让自己的演讲口才有一个质的提高,7名同学开始了魔鬼训练,而在大一就加入校辩论队的夏凡成为大家的临时指导老师。大家牺牲了休息时间来查阅资料,准备演讲内容;一遍又一遍地将自己的演讲内容用MP3录音、播放,认真地寻找不足;一名同学上台演讲时,别的同学都是评委和听众,相互找问题,提建议。经过半个月的训练,刚开始上讲台时扭扭捏捏、磕磕绊绊的7名同学终于大大方方、谈笑自如地站在了学院师生的面前。第一个任务的顺利完成给了所有同学极大的信心和动力,在接下来的旅游策划、外汇研究、记录片制作等任务中,面对新的知识领域和新的难题,大家毫不畏缩,勇于探索,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从而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了视野。

 

一个个课题任务的完成使学习小组的每位成员都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个人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为了帮助学院的同学更好地了解本专业的就业现状,为大家做好大学生活和职业规划提供详实可信的数据,李焕然为同学们设计了一个新的任务,即调查全国高校材料相关专业的就业情况。这对同学们来说是个全新的课题,也是个繁琐而艰巨的任务,因为大部分高校对专业的介绍不够详细,学生的就业去向和统计数据也不可能公布在网站上。但这些没有难倒学习小组的7位同学,他们通过上网检索、图书馆查阅资料等方式在全国122所重点大学中筛选出56所拥有材料相关专业的大学及相关信息,然后利用QQ群、校友录、校内网等网络资源,动用同学、老乡、朋友等等所有能用的关系,搜集到了这些学校材料相关专业的培养模式、专业优势和特色学科以及毕业生就业去向、近几年就业率等材料,并进行了客观详实的分析,为我校材料学科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提供了大量参考资料。

 

进入大三后,同学们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开始关注自己的专业领域,此时他们接到了“大功率LED散热性能的探索与研究”这一课题任务。为了攻克这个崭新的专业难题,大家一起自学了《传热学》和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等相关知识,分头从数据库中检索文献、分析数据、自主设计实验,合作形成了一份详细的研究报告,受到了专业老师的好评。电子封装技术专业的夏凡、钟颖、张灿广因此受益匪浅,这次课题任务的完成不仅使大家文献检索的能力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使同学们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更大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学好专业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除了在校内完成课题任务之外,校外社会实践也是学习小组的重要任务。2008年,学习小组先后组织了寒假火车站义务服务活动、暑假赴河北临西特色支教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更加了解社会,增强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采访中,7名同学对彼此的性格、特点、优势都了如指掌。看起来有些内向的刘宝磊被大家评价为“外表淡定,内心狂野”,这个朴实的山东男孩以其踏实、真诚、执着的品质赢得了同伴们的肯定;被大家叫做“老外”的胡海峰是个做事有条理、特别细心的男生,思维活跃、常常会有好点子的他是团队中的“智多星”,他的激情与开朗感染着小组中的每一位同学;笑起来有些腼腆的宁方卯是小组中最善解人意的一个,他为人实在,乐于助人,是团队中的“粘合剂”,在去年哈尔滨的就业招聘会上,他作为焊接专业唯一的本科生顺利签约中国广州核电集团;擅长辩论的夏凡是小组中的“开心果”,喜欢热闹的他有着颇为广泛的好人缘,即将赴韩国汉阳大学攻读硕博连读研究生的他与大家相约,五年后学成归国再相聚;文静秀气的钟颖是小组中最容易害羞的女生,在学习小组两年多的时间,不仅把最初演讲时害羞的她锻炼得大方自如,更为她进入第七届十佳大学生的决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活泼开朗的连昕星是小组的另一名女生,她的认真、理智、宽容给小组的同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坚韧和勇气也为她换来了“女强人”的称号;张灿广被同伴们称为小组里“最有深度的男生”,平时话语不多的他在小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每次遇到困难时,他的建议和观点总是可以给大家以突破的希望。两年多的时间里,7名性格各异、各有特长的青年学子在这个小组中共同学习,一起进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虽然他们大都担任学生会或班级干部,平时的学习任务也很繁重,但同学们对小组的每一项任务都倾注了最大的热情。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几乎牺牲了所有午休时间,没课的时候,他们会自觉地聚集在材料学院的学生会办公室,一起学习,讨论功课,研究课题任务。而每半个月一次的例会也成了大家共同的期待,每当这时候,李焕然都会坐在台下,听同学们汇报课题任务的完成情况,与大家一起解决存在的问题,讨论和策划下一步的任务。几乎每次开会他们都会讨论得忘了时间,常常要看门的大爷来催好几次,他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两年多来,学习小组按照计划,循序渐进,每天都在不懈努力,每天都有点滴进步,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学习过程,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收获了很多。因此,虽然每天都很辛苦,但同学们都觉得很快乐,他们说:“这是一种累并享受的过程。”

 

7名同学身上所共有的勤奋、踏实、不怕困难的品质是学习小组不断进步的基础,而每人身上不同的闪光点和团队里争先恐后的学习氛围也成为同学们努力进步的动力之一。在团队中,没有人希望被落下,也没有人会眼看着同伴落后,团队的魅力吸引每个成员更好地融合,每个成员的努力推动团队更好地发展,大家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在长期的并肩战斗中结下了坚不可摧的团队友谊。就像采访中连昕星所说的:“特别幸运能有这样一个团队,让原本并不熟悉的我们成为一个亲密无间的整体。”在这里,每个同学都收获了最真诚的友谊;在这里,大家分担烦恼,分享快乐,情同手足。20095月,大病初愈的钟颖在面对十佳大学生评选时一度想过放弃,但团队中同伴们的支持和鼓励让她坚持了下来。她一直都记得十佳大学生决赛时,同伴们在台下看着她的目光,那份温暖与感动让她终生难忘。如今,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7名同学就要毕业分别,即将与朝夕相处两年半的同伴们分离,每一名同学的心里都有着深深的不舍和伤感。正如宁方卯在采访中所说的:“我们的小组就像一个温馨的家,每一名成员遇到困难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小组里的同伴们。在这里,我们得到了一生中最难忘的友情。”

 

对这个自己一手成立的学习小组,李焕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从最初的策划到后来的成立,再到整个过程的指导,他与同学们一起成长、进步,他为大家取得的每一个进步而欣慰,为大家遇到的困难而心急,他的认真、敬业和责任感赢得了同学们的尊敬和喜爱。对于学习小组所取得的成绩,他谦虚地将之归功于他的学生们,而对学习小组未来的发展,他依然有着自己的想法:“第一届学习小组作为一个新的尝试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今后希望能在大一的学生中成立更多这样的小组,希望这个平台能为更多的同学提供发展的空间,能吸引更多优秀的同学加入进来,为学生的成长、成材做出更多的贡献。”                     

 ·记者 隗海燕/文·

(左起:连昕宁方卯、胡海峰、张灿广、李焕然、夏凡、刘宝磊、钟颖)

 

文章来源:哈工大(威海)今日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