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8—9日,“2021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京召开。
本次对接会以“质量·变革·创新”为主题,旨在解读“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改革、产教融合、企业发展等相关政策,交流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进展,分享一年来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优秀项目实践经验,探索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创新发展的模式和路径,探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助力高等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方法。
会议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主办。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为大会致辞,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处长高东锋主持大会。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组长、哈工大副校长、哈工大(威海)校长徐晓飞教授作大会工作报告。
徐晓飞以“质量先行 创新发展 奋力开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局面”为题,介绍了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发展历程,他指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得到了高校和企业广泛参与,自2014年项目实施以来,累计支持企业1100余家,累计立项数量7.6万项,累计投入经费27亿元,实现了项目量的飞跃、质的飞跃和影响力的飞跃。2021年新组建的专家组在高教司的指导下,制定了2021—2024年项目实施计划,通过采用持续滚动的方式开展了三个批次的项目征集,最终全年在立项项目数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企业数量大幅增长,项目支持资金稳步小幅提升,项目实现保量增质。
随后,徐晓飞介绍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开展优秀项目案例评选以及创办《产学合作教育研究》内刊、建设项目线上对接平台、建设环球网项目专区等工作。他表示,下一步将出台2022年项目指南导引,重点支持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四新”建设以及“产学合作西部行”计划。他表示,希望校企携手共创产学合作新篇章,培养更多“四新”卓越人才,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据悉,本次大会吸引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领域专家、学者、广大教师、院校和企业代表的广泛参与,会议当天超过140万人次在线上进行观看。
(通讯员 谷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