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路有爱 温情相伴——汽院暖人心的那些事儿


“各位同志,42日核酸检测需要我院派出4位老师担任志愿者,进行扫码工作……”

“高书记,我要报名志愿者!”

“我也报名!”

“校外的能进去参加志愿者吗?”

“还需要的话,我也可以!”

……

这是汽车工程学院教职工微信群中的一幕。在招募核酸检测现场扫码志愿者的时候,学院教师们踊跃报名,积极为防疫工作贡献一份力。自疫情封校以来的,在这片无声的“战场”中,汽车学院全体师生严格遵守校区疫情防控规定,上下同心,共克时艰。解决实事儿,紧办急事儿,发生了不少暖人心的事儿。 

“各位老师,借学院微信群表达一下我对抗疫一线同志们的衷心感谢!事情经过如下……“这是学院交通工程系教师侯芹忠发在学院微信群里的一段话。323日以来,侯芹忠的母亲三次突发疾病,情况紧急。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校园严格封闭管理,第二次又正值妻子生产,他在医院也无法出来陪同,突发的各种情况让这位青年教师一时难以应对。在收到侯老师的紧急情况说明后,学院领导均高度重视,立即联系校区疫情防控部门协调“通行证”和防护服等事宜,三次均第一时间批准。学院谷方德、隋海瑞、冷军强、孙梦琦等老师,在了解到情况后,主动接送侯老师家人往返医院,并在他陪产时,几位老师全程陪同其母亲问诊治疗。最终在学院和校区的高效协调响应下,在同事们的热心帮助下,侯老师的母亲得到了及时有效医治。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正是得益于所有抗疫一线同志们的辛苦付出,我们才有如此安全的生活环境和畅通的应急通道!”侯芹忠老师在事后向学院和相关老师表示感谢,向所有抗疫一线的同事们表示崇高敬意。


在轮到学院派出第二批核酸检测志愿者时,侯老师第一时间报名,身穿“大白”,历时两个多小时,顺利完成了四百余人的登记工作。将感谢化为并肩的行动,温暖的传递感染更多的人在奉献中散发光热。

 

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师沈照杰,在第一次需要核酸检测志愿者时就踊跃报名。当日的检测是中午开始,阳光正盛,防护服密不透风,不一会汗水就浸湿了手套,微微前倾的身体罩在宽大的防护服下显得格外瘦小,但她的眼神却格外的认真而专注。扫码、选项、保存、提交,如此往复,沈照杰老师对每一位学生的登记工作一丝不苟。


417日下午,沈照杰老师的女儿鼻中进了异物无法取出,身为母亲的她焦急万分,向学院求助。学院党委书记高庆节第一时间向校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反映情况协调通行,校办郝广义老师第一时间协调通知南大门工作人员,后勤保卫处郭腾飞、赵洪涛第一时间协调通过2号门放行,叫好出租车,争分夺秒,一路绿灯、与时间赛跑,车用动力系主任林波第一时间主动协助陪同就医。“特别感动,从跟高书记申请出校,到医生看诊整个过程,一秒钟没有耽搁,我到校门时,高书记和林老师已经在校门口,出租车的门都是打开的……”在女儿鼻中异物妥善处理后,沈照杰老师在学院微信群中说道:“有幸得到各位老师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帮助,有幸在这个温暖的学院工作,有幸生活在这个集体中!” 

“疫情无情人有情,

好人好事好心灵。

团结互助换安宁,

国泰民安才共赢。”

这是学院于华波老师在微信群中的别样“点赞”。疫情阻隔了物理上的距离,却拆不散温暖的凝聚。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始终将全体师生及家属的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齐心面对困难,全力解决问题。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学院教师在坚守教职岗位的同时,主动投身志愿服务工作。学院马琮淦、沈照杰、张兆营、李仲玉、张继春、纪兆圻、侯芹忠、李时伟、谷方德、于华波、李卫华等老师主动报名核酸检测志愿者。其中李时伟老师年龄较长,考虑到其身体情况,青年教师李仲玉主动替她执勤,与张兆营老师先后两次参与核酸检测志愿者工作。

实验中心谷方德,车辆工程系于华波、崔智全等老师在封校期间担任志愿者,坚持在生活区协助教师团购生活物资;车辆工程系主任杨娜、能动系教师张继春主动向考研学生借出支架,解学生复试燃眉之急;辅导员董方圆、尚海、刘磊、于子平、刘宇豪身处学生区随时待命;副书记隋海瑞身处家属区,与其他老师轮班负责了全校需送医学生的接送工作,身着防护服,电话响不停,白天、晚上就要往返医院多次…… 

“疫情无情人有情”

“为这个有温度的集体点赞!”

“向每一位默默付出的老师们致敬!”

在学院教职工的微信群中,暖心的事儿不停,点赞的声音不断。全院师生也将以精诚的团结、积极向上的风貌,全力投入到学院的各项工作。


文章来源:哈工大(威海)今日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