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下午,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第一届3D打印开源机器人大赛在研究院一号楼一楼大厅开幕。教务处处长刘功亮、汽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高庆节、海洋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岳彩领等相关领导参加开幕式。
刘功亮在开幕辞中强调了比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述了科技创新能力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及校区在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视与举措。
本次大赛由汽车工程学院与海洋工程学院联合举办,由3D打印协会承办,3D打印创新实验室作为技术支持。共有44支队伍参与本次大赛,参赛队员205人。大赛主题为3D打印智能小车对抗赛,比赛当天,参赛队员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给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的视觉盛宴。小轿车、货车、坦克等各种形式和形态的小车也不断走向比赛台,现场人员都被浓厚的竞技氛围所感染。
在闭幕式上,高庆节、岳彩领等领导与汽车工程学院3D打印创新实验室指导老师张继春分别为各获奖队伍颁发证书和奖品,进入前八强的队伍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绝伦的风采展示。
开源机器人(OPEN SOURCE ROBOT)是一种应用于科学研究和教学的资源开放型机器人。其主要特点体现在机器人硬件或软件的开放性。由于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对外开放,极大地方便了机器人技术开发人员的技术交流及二次开发。比较流行的开源机器人为ARDUINO系统。开源机器人具有长期可用性、科学的可重复性、花费低等优点。3D打印(3D PRINTING)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又称增材制造,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技术和开源机器人技术相结合特别适合当代大学生进行工程技术训练及科技创新项目的开发。
整个比赛过程中,同学们通过参加三维软件与3D打印技术、开源机器人编程技术等课程的集中培训,熟悉了开源机器人开发的整个流程,并掌握了进行自主开源机器人开发的所有技术环节。经过1个多月的课余时间的研发,共有44支参赛队伍完成了机器人成品、调试成功并能成功参赛。整个机器人开发过程中,由3D打印创新实验室的颜文志、唐国梁、王昊衍、高文远、刘芮萌、戴玉洁、尹佳艺、刘佳乐、杨昕洲、张浩然等同学提供了全过程的技术支持与3D打印服务。
3D打印开源机器人大赛将实践教学的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将3D打印技术和软件巧妙融合在一起,锻炼了大家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本次大赛秉持着“3D打印,思维驱动创新,技术革新未来”的理念,以赛促学,通过比赛来促进学习,这是一个很好的外在反馈系统,形成良好的学习闭环。同时,学生们也多了一个机会和展示自己创新能力的舞台,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巩固,使对知识的掌握不仅仅停留在笔尖上。举办校级比赛可以实现好中选优,这样能让学生一起学习,互帮互助,共享知识与技能,共同进步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