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参加2024年人工智能赋能重点领域教学改革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改革领域的创新应用,经山东省教育厅研究,决定组织开展人工智能赋能重点领域教学改革项目(简称“111计划”)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更好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重大任务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2024年,围绕“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主题,利用人工智能深度介入教育教学,立项打造10个左右本科专业高质量发展共同体,每个专业重点建设不少于10门基于大模型的专业核心课程,对应开发一批核心教材,建设一批高水平核心师资团队、核心实践项目,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建设任务

建设任务参见鲁教高函〔2023〕36号中有关要求:

1.建设一批本科专业发展共同体。面向我省“十强”优势产业集群、标志性产业链,以高水平学科专业高校牵头,联合相关领域优势特色高校,建设10个左右本科专业发展共同体,共同研究谋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路径,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建设一批一流本科课程,打造一流课程体系,建成一批优秀实践项目,打造一批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2.打造一批专业核心课程。每个专业共同体遴选不少于10门专业核心课程,集中成员高校高水平师资力量和相关产业领域高水平专家,强化课程内容与产业深度融合,加强在线资源建设、实践平台建设等,着力打造适应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推进优质核心课程共建共享,注重优化提升,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率先树立若干课程大纲、典型教案等范例,建设一批一流核心课程大纲和教案,建设一套课程质量改进评估方案或体系,探索核心课程建设及质量持续改进新途径。

3.培育一批高水平核心教材。对应专业核心课程,培育开发建设一批核心教材。教材编写要紧跟产业发展前沿,充分反映科技前沿和生产最新进展;要从全国和山东的优势、重点产业发展实际出发,充分反映产业发展的中国特色和山东特点;要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融汇,将自主可控技术、真实产业案例、典型解决方案等融入教材;要坚持思想性、系统性、科学性、生动性、先进性相统一,做到结构严谨、逻辑严密、体系完备。探索基于知识图谱的教材编写模式和数字教材等新形态教材建设,将战略新兴产业领域最新研究方向和技术成果融入教学内容,打造集系统性、融合性、前沿性于一体的精品教材体系。做好现有优秀教材内容、形式更新完善工作。

4.建成一批核心实践项目。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和行业产业发展最新成果,每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不少于3项校内实验和校外综合实践项目。校内实验要坚持“能实不虚、虚实结合”,开发具有典型性的开放性演示型、验证型、综合型、创新型的实验教学项目和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校外综合实践项目要突出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及时把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育教学实践,鼓励开展探索性科学实践项目,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学生创新创造能力。

5.打造高水平核心师资队伍。以建设专业核心课程、核心教材、核心实践项目等为载体,积极组建省内外知名学者领衔、高水平师资构成的教学团队,全程参与教学研究、教学示范、教学交流。要依托虚拟教研室等载体,积极开展名师示范讲解、课堂观察提升、骨干教师培训、交流研讨等活动,提升相关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每年开展各类活动不少于10次,参与教师不少于500人次。

在此基础上,建设的专业及课程要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注重通过教学与大语言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关注利用人工智能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积极创新教学场景,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此前已获批立项的“111计划”项目也需要参照最新建设任务开展工作)。

(一)课程体系优化

融入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算法与编程、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相关课程,使学生具备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如将人工智能与医学、金融、教育等领域相结合,开设跨学科课程。

(二)教学方法创新

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验室、智能辅导系统等智能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师进行教研备课、辅导答疑、学习分析等,帮助教师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备课效率,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实施个性化教学。

(三)教学管理智能化

建立信息采集、评价、督导、反馈机制,进行课堂教学智能评测,对影响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各类要素进行智能化大数据分析,实现教学课堂质量监督的全过程智能化。

三、申报要求

(一)申报范围

本次申报主体为我省普通本科高校。由高校结合自身优势学科专业,组建省内外知名学者领衔、高水平师资构成的研究团队,以申报建设项目方式,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服务、现代轻工纺织等产业领域,自主研究提出拟围绕重点建设的专业(一般不得与已立项的“111”计划建设专业课程重复),以及开发建设的相应核心课程教材、实践项目、师资队伍建设方案以及教学改革重点等内容。项目建设期限2年。

(二)申报限额

项目以联合申报方式开展,联合申报单位分为核心单位和参与单位。其中:

1.每个项目联合申报的核心单位(高校)一般在3所左右,参与单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数量不限。

2.每所高校作为核心单位可参与申报项目不超过3个(作为核心单位的申报建设专业仅限参与1个项目),作为参与单位参加申报项目数量不限。

3.联合申报核心单位均视同为第一完成单位,参与单位均视同为第四完成单位。

4.联合申报核心单位(高校)需集体推荐其中1所高校(一般应为“双高”建设高校)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工作(每所高校限作为2个项目的组织协调高校)。

(三)申报条件

联合申报核心单位(高校)所依托专业应为国家级或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拟打造专业核心课程的负责人一般应为国家级或省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

参与高校条件不限。参与单位中应包括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方面具有成功案例的企业,其他参与企业应具有良好的产教融合基础,主营业务面向“十强”优势产业领域,在区域产业链条中居重要地位。所有参与单位近5年无失信记录和违反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情况。

(四)申报方式

请拟作为核心单位申报的于9月9日下班前向教务处备案,其中作为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工作核心单位(联合申报组织高校)申报的,还需提交word版申报书初稿。

四、其他事宜

省教育厅将对立项支持的“111”计划项目按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大专项进行管理,视省教育厅部门预算安排情况给予经费支持。各高校要根据项目建设实际需要,积极对核心课程实际应用、教学效果和共建共享情况等进行跟踪监测,确保取得改革实效。

联系人:刘鹏,联系电话:5687536。

 

附件:2024年人工智能赋能重点领域教学改革项目建设申报书.docx

 

教务处

2024年8月26日


文章来源:哈工大(威海)今日工大